语文学习三条途径材料作文范文及解析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全国Ⅱ卷满分作文《新桃花源记》(构思巧妙)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有以下几个特色:
巧用双关,倾向分明。考生巧妙的运用双关修辞将材料中语文素养形成的三种途径融入文章,“宇文倏阳”即“语文素养”;“岳杜”即“阅读”;“艾尚科”即“爱上课”;“智世建”即“只实践”。考生在讲“三人提升桃花村青少年语文素养”的比赛故事的过程中表明只有“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的“宇文倏阳”才能夺得第一,也就是表明单一的课堂有效教学,单一的大量阅读,单一的实践是无法形成优质语文素养的,只有三者统一、相辅相成才能使优质语文素养形成。
巧借经典,无缝对接。考生巧妙化用经典文章《桃花源记》的结尾,旧瓶装新酒,以“八门金锁阵”交代原来的桃花源不见的原因,并且使得新桃花源出现的自然,实现了无缝对接。
话说自那位武陵渔人离开后,桃花源中人深感不安。村贤诸葛真占卜,一卦,算定那渔人定会去而复返,给桃花村带来麻烦,于是以家学创建了“八门金锁阵”。过些时日,那渔人果然领人前来,只是他没想到旧的标记早已指向错误的方向,一番搜寻徒费力气而已。此后,桃花村即以“八门金锁阵”纪年以铭记诸葛真对桃花村的贡献。
自修门第三桃树年开始,村子生齿日繁,气象越来越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祖先避难而来,村子文化建设先天缺乏根基,民智尚未全开,村民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很差,严重降低桃花村的和谐度。村长岳杜只得派出村中最精明的单朝仁带上元宝三十锭、夜明珠三十颗、精酿桃花酒三十瓶、桃花村永久户籍凭证到外界延请能人以开民智。
修门第五桃树年,正是桃林飞红之时,单朝仁带回了三个人:一位是墨郡书香世家——艾家的第五代优秀子弟艾尚科,一位是逑寔郡的实干家智世建,一位是大华郡豪门——宇文世家的长房长孙宇文倏阳。据单朝仁说这三人才智俱佳,定会是桃花村的福音。村长听了十分惊喜,直夸他会找人。妥善安顿下三人后,村长和村民商议,决定把全村的青少年分成三拨,让三人每人教授一拨,三年后挑选出各自最优秀的学生比赛,谁的学生获胜,谁就可以获良田百亩、华屋一所并娶桃花村最美的姑娘颜如玉为妻。
三年中,三人真是个个用心,使尽浑身解数。
艾尚科亲选“四书五经”,讲透书中奥义。汗浸杏坛,真是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生也足不出户、焚膏继晷向书山跋涉。
智世建创建了“桃花曲社”,每天将帝王将相、士农工商的百态表演给学生看,真是“天地小剧场,人生大舞台”!他还手把手教学生演,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他要让学生在扮演不同身份的人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懂得人性。
宇文倏阳每天带学生听鸟语、水声、风声……各种声音!他上课总是设法激活学生思维,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让学生大量读书,求甚解而又不求甚解!下午半天却是“写生”——写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
三年时间眨眼过,终于到了比试的这一天,三个被选出来的学生领到了这样的考题:桃花村人伴桃为生,桃乃可亲可敬之物也,现已桃声、桃味、桃形、桃影、桃用为题各赋诗一首,以考较所学!三个学生果真文思敏捷,顷刻文成。贤人诸葛真甄选再三,最终取了宇文倏阳的学生为第一。原来艾尚课的学生的诗作太过拘泥书本,少了生活气息;智世建的学生太倾向实用,少了文雅;只有宇文倏阳的学生既灵动又文雅,实属不易。
此后,艾尚科、智世建皆知己身不足而深服宇文倏阳,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桃花村更和谐了。
语文学习三条途径高考作文
审题
01
限制性
1.“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材料第一句从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说明了语文学习的重大意义,奠定写作基调。
2.写作内容不得超出课堂、课外、社会实践这三个范围之外。
3.“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即关注自我,全文论述要从自身出发,力避过分空泛,套话连篇。
4.比较,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异同。
5.我们写作的具体任务都有什么呢?要写好这篇作文,我认为有必要先行明确语文素养,注意不要偷换概念,偏离题意,然后才好十分诚恳地谈论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也不能大谈语文素养,甩掉了提升途径,那样也不切合题意。另外,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文章不能纠缠概念,要注重理性分析。动笔是要考虑,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更重要,更实际,更有效。
6.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论证一般是就事论事,特别是这次还要求你“从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出发”,那么主要的事实论据还是你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当然可以适当地补充和丰富,即别人语文素养是怎样提升的,只是不能让他们喧宾夺主,你才是“主人公”。
02
开放性
三条途径均无好坏优劣之分,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比较,一个、两个、三个都行,自圆其说即可,如此多元选择体现了题目的开放性。
解题
1.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思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考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底蕴。
2.思路点拨
思路一:提高语文素养,三条途径缺一不可。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何在课堂上汲取老师传授的知识,自己如何开展课外阅读,以及又是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所有的都从自身出发去论证,重点是要把为什么和怎么做在文章中表达清楚。
思路二:更加看重某一条途径或某两条途径的学习。
这样至少有3个立意点可以写,如果要说课堂学习更重要,就要需要通过自身的课堂学习经验,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努力,继而上升到国家软实力和文化自信等;如果要单独说课外阅读更重要,则要以自身充分的经历作为论据,如何通过课外阅读汲取百家之言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果更偏重社会实践,则可利用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等方面结合自身体会去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