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概念的理解
《现代汉语词典》说:“任务指定担任的工作;指定担负的责任。”
谁来“指定”呢?对作文来说,显然不是学生,而是命题老师。
命题老师有目的的指引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它发出学生必须完成的指定的“工作”,即为写作任务。
张开说:2015年“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加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这段话有三点内容:一是命题者“增加任务型指令”,二是增加任务型指令的目的: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加写作的针对性,三是写法要求: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命题者是写作任务的制定者,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命题层面的问题,不是写作者的问题。写作者根据指定的任务,去完成任务就可以了。简单说,命题者出题,学生按任务要求答题。
驱动:《现代汉语词典》说:“①施加外力,使动起来,②驱使;推动。”
在作文中,就是命题者用任务这个外力,驱使、推动学生作文: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以完成既定写作任务为目标的一种写作活动。
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究中完成写作任务。
任务驱动型作文以问题为导向,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特点:
(1)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
(2)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具体任务。
(3)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写作对象。
(4)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
(5)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写作样式。
(6)有一个问题情境,多为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题型审清任务是第一要务。
具体的驱动,一般有:(当然,不是每个题这些驱动都有)
1、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内容的规定
3、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
4、对象驱动------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读者对象
5、写法驱动------比较、引用等
6、立意驱动------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
7、目的驱动------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写法的说明
所以,从本质上说,按任务驱动题型作文是没有什么所谓的自己的特殊写法的。因为有的作文题是规定写法任务的,驱动写作者按照规定的写法去完成写作。比如,“比较”、“引用”。
从体式上来说,现在一般说作文题都会给一个或明或暗的提示。
如,写一篇议论类的文章;
引起你怎样的思考一一“思考”就是暗示你写一篇议论文;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一一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
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一一显然是写议论文;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一一以就事论事为主;
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一一以就事论理为主。吴炳忠
体式一确定,写法也就确定了。就看试题的规定了。怎么规定就怎么写。
任务驱动题型的本质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其本质是命题者限定写作者的“交际语境(读者、作者、目的、问题、文体、表达等)”,限定了的“交际语境”,是作文的“规定动作”,依据这样的作文题作文,必须完成“规定动作”,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其他的东西,都属于“锦上添花”,当然,锦上添花,就有了更大的竞争力。吴炳忠
有任务驱动型作文吗?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说法,当下非常流行。其实,严格说来,是不该有“我写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个说法的。
考试中心在《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中说:“2017年全国1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说全国2卷是也是这样说的。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中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暂露头角”“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可见,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一个题型,而不是一种文章。
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该与标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等并列使用,它们都是作文题型。
现在有人把任务驱动型作文与时评文等并列,显然是搞错了,没有认清“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个概念的内涵。一个是题型,一个是一种文体,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吴炳忠
写作文化的与时俱进
高看作文题型从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从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到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写作文化、写作观念的与时俱进。随着写作文化、观念的与时俱进,那么,作文的内容、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了新的要求。
例如,套话作文,“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
“套话”作文的盛行与话题作文形式有一定关系。因为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低,再加上前几年这种类型的满分作文出现得较多,而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来讲,掌握几块材料到考场上去拼凑,远比苦学苦练提高写作能力要容易得多,且又不需要承担抄袭的责任。
当然,“套话作文”,并不意味只要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定是“套话作文”了。阅卷者要根据上述三要素,对作文进行综合判断。
但是,这种“套话作文”的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它使高考作文遴选考生的区分度受到严重影响,写作能力高的考生与写作能力低的学生得分趋近;第二,更为严重的是,“套话作文”背后的中学作文教学机制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能力甚至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体现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准确引导中学作文教学,一般情况下,这类“套话作文”最高分不超过39分。表达能力较差的,打在36分以下。如果所举例子与题目没有一点关系,则可打在25分。
如今给扣上了“套话作文”的帽子。想当年,这样的作文是盛行的,是得了不少分数的,如今是“明日黄花”了。
从2015年到2107年,这三年,任务驱动型作文也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们的研究,总是跟不上命题者的花样翻新,这种限制与反限制还会持续下去。但是我想,不管题型出现怎么的变化,写作能力、语文素养还是最根本的东西,这是万变中的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