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作文记叙文写作方法,很多同学都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开始听到语文老师讲这方面的内容。直到高三最后一次语文模拟考试后的解题时,语文老师还在不厌其烦地讲解怎么写好记叙文。但回头一看,这么多年又无非是在反反复复地强调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当然,同学们也记住记叙方法:顺序、倒叙、平叙、补叙,还有插叙。其实,真要写出一篇好的记叙文,关键点在于如何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来,即把人物写活了,就把作文写活了。如果仅仅以一种“模式”来写作,肯定达不到这种效果。有模式,还要讲究诀窍。所以,这里我要晒一晒这些方法,它将决定记叙的生动性,也决定了文中人物的饱满感和丰富性。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丰满了人物的形象,便意味着丰富了人物的思想内涵;思想内涵的丰富,也就是文中主人公的形象丰满。这是一种“互利互惠、相得益彰”的效应。再重大的情节,只要它单一地摆在那里,没有别的情节来点缀与帮衬,它都不足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是“粗细搭配、一详两略”八个字。要把记叙文写好,这是一个应该有效把握好的方法。
所谓“粗细搭配”,即在作文中对人物的刻画,既要有细腻描写的情节,也要有粗略表述的节点。哪怕《战争与和平》这类宏大著作,也是依据这种办法才让作品中的人物活跃起来、丰满起来的,还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这细腻描写的一部分,即是作文中对勾画人物形象的主体描述,是一文之中的重点部分。表哥书记“骗卡骗密码给民工发工资”作为主体描述部分,它也就成了这篇作文中着墨最重的一个情节。粗略表述部分,即粗略几笔表述一下。比如表哥把老板的红包变成了捐款,又把自己的年终奖当慰问款给了“五保户”。稍稍几十个字,甚至十几个字,都可完成这种描述。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即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能把人物形象尽可能地刻画得比较饱满些。
所谓“一详两略”,即在记叙文中要详写一个情节、或一个场景、或某一件事,同时要略写两个情节、场景或两件事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图呢?通过让“两略”呼应“一详”,“两略”为“一详”做帮衬,使人物描写有一种立体感。或可称,详写为主体,略述当两翼,“一体两翼”这种格式才可能让作文中的人物有一种鲜活感。由袁同学与我两人“合作”而成的“表哥”,就有了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他的形象内涵也就被刻画得更深刻了。
“粗细搭配”是一种配方技巧;“一详两略”是一种结构方式。如此,有合适的配置,又有适当的结构,一篇600-800字的记叙文同样能够成功地描写一个具有人生观、价值观的形象。这或是“黄金搭档”的效应吧。可以用一句顺口溜来描述这种写作技巧的掌控能力:“知粗知细,知详知略,知重知轻,知大知小,有效组合,得当搭配。”
1.称准分量。审清楚哪个情节最出彩、最生动、最独特、最易感动阅卷老师,就要毫不犹豫地把它作为作文中的描述重点,即“一详”的内容。
2.性质一致。记叙文就是写一个立意点,所以“一详两略”在性质上应该是一致的。
3.角度不一。要让人物有生动性,还得变换一下角度,变换一下辅助作用的对象,变换一下场景与细节。
4.详略得当。根据作文的篇幅与人物描述的需要进行一种比较合理、之间能呼应的布局。
5.注意次序。具体写作时,既可先详后略,也可以先略后详。这主要看考生的作文推进。但一定不要玩“略-详-略”这种模式,它给人一种啰唆、繁杂的感觉,会有损作文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