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是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宴,它总是吸引着无数的人作文
奥运是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宴,它总是吸引着无数的人,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巨大的魅力。有人说奥运的魅力在于体育竞技中人的突破、挑战与超越,给人以鼓舞;有人说奥运的魅力在于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往往在没有希望时峰回路转赢得了胜利,这样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有人说奥运比赛中你能感受到运动员身后国家人民的坚实后盾;还有人说,奥运会的魅力在于那些感人的瞬间:不顾个人成绩而扶起摔倒的对手,真诚地为对手喝彩,贏得奖牌的热泪盈眶……那些瞬间展现了跨越国界和种族的人性之光。
阅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奥运会国家与个人的作文800字
国家精彩个人出彩
还记得,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唯一选手刘长春入场的孤单身影;尤难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打出历史性一“枪”,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站起来的中国向世界呈现了自己的精彩。
国家精彩才能成就个人精彩。
奥运的魅力从来不只是突破、挑战与超越,不只是爆冷与逆袭,不只是跨越种族和国家,奥运的魅力更是国家实力的比拼。忆往昔,苦难深重的中国积贫积弱,国力衰微,发展体育事业成为一种奢想,中国人民被西方列强称为东亚病夫。当年刘长春被淘汰时,外媒就嘲讽:“随着刘长春的失败,整个中国也失败了。”在西方人的眼里,失败的刘长春就是失败的中国的象征。羞怒刘长春就是羞怒孱弱的中国。
因为落后,我们饱受屈辱;因为落后,我们屡遭劫难。
看今朝,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00多年前,张伯苓先生预言:“奥运举办之日,就是我中华腾飞之时!”今天,先贤的预言已经实现,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大的国力助力奥运健儿过关斩将。从1984年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奥运军团朝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目标阔步前进。辉煌成就的取得不是偶然的。它昭示了大国的崛起,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变化。
国家精彩,个人才精彩。
许海峰获得中国首枚奥运金牌后感慨:“如果没有国家的培养,我们不可能获得奥运冠军,拿到金牌。”是啊,金牌属于个人,更属于国家。奥运不只是检验体育实力的赛场,更是检验国家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赛场。中国精彩,奥运健儿才出彩。“水花精灵”全红婵问鼎奥运冠军的背后,除了天赋与努力,更有一个重视体育、珍惜人才的强大祖国。从另一方面说,只有融入国家发展,与国家发展“共振”,个人才会拥有更多的机遇、更好的发展。
个人命运始终和国家命运连在一起。无论奥运赛场还是其他赛场,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直面困难、挺立世界的坚强后盾,是我们拥有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的有力保障。从也门撤侨到孟晚舟归国,从脱贫攻坚到阻击新冠疫情,中国力量惊艳世界,震撼世界。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让“中国红”成为我们生命最明亮的色彩,让“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我们共同的誓言。
奥运会个人荣誉与国家的关系作文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本文,考生首先应准确理解材料。理解材料时要能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同时善于抓住关键词,如角度一中的“突破、挑战与超越”,角度二中的“不确定性”“胜利”,角度三中的“国家人民”“坚实后盾”,材料四中的“人性之光”,如此,方能提纲挈领,快速准确把握核心概念,防止偏题。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考生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切题立意:
1.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2.强大的国力是奥运健儿成功的坚实基础。
3.国家精彩,个人出彩。
4.奥运会人性之光温暖世界。
5.勇于拼搏,创造辉煌。
6.永不言弃,化不确定为确定。
……
偏题立意:
1、感受奥运魅力,弘扬奥运精神。(缺乏选择,范围过大,立论宽泛,偏离任务指向。)
2、感谢对手。(材料中的“为对手喝彩”是礼赞“跨越世界和种族的人性之光”,未准确理解材料。)
3、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与材料强调的重点不合,材料强调的是“强大的祖国为奥运健儿摘金夺银提供坚实支撑”。)
……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本题写作的真实情境是感悟、思考奥运的魅力。材料从四个角度具体解说“奥运的魅力”。角度一立足“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指出奥运的魅力在于挑战极限,勇于超越。角度二从比赛过程的峰回路转、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感悟奥运的魅力在于不确定性中能够创造确定性。角度三思考奥运背后的国家力量,指出奥运的魅力在于强大的国力成为支撑运动员过关斩将的坚实基础。角度四着眼“更团结”的奥运新内涵,指出奥运的魅力在于奥运体现了和平、友谊、心手相连的人文精神。材料解说“奥运的魅力”虽角度各有侧重,但彼此互有联系。考生写作时应围绕此情景展开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从材料所给的四个角度中“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既不可四个角度“雨露均沾”,亦不可偏离提供的角度,另起炉灶谈对奥运魅力的思考,如“让奥运与绿色同行”,与题旨相悖;写作重点“感悟与思考”,考生要“结合材料”谈“奋斗,拼搏”“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连”“人文关怀”,脱离材料,泛泛而谈,会走向话题式写作。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论及的“突破、挑战与超越”,从竞技层面诠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跨越世界与种族”从人文层面诠释“更团结”的奥运精神。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引领运动员为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而顽强拼搏、挑战极限。奥运赛场外的国力比拼,从条件的角度说明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更好地践行“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由上观之,材料呈现的四方面的“奥运魅力”,本质上是从不同层面诠释奥运精神。奥运精神深入人心,成为世界人民追求卓越、风雨同舟的精神旗帜。这是本题的价值判断,考生行文应与之一致,不可否定或悖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本题共提供了四个立意角度。考生选择角度一,可提炼“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勇于拼搏,敢于突破”等观点;选择角度二,可提炼“不确定往往蕴含可能性”“永不言弃,化不确定为确定”等观点;选择角度三,可提炼“奥运的背后是国力的比拼”“强大的国力是奥运健儿成功的坚实基础”等观点;选择角度四可提炼出“让人性之光,温暖世界”“让奥运赛场更有温度”等观点。
2.联想和想象是开放的。考生可由角度一联想到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名言,奥运会“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联想到中国女排“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由角度二联想到孟关良、杨文军最后时刻经典逆袭,摘取奥运会皮筏艇金牌;李婷、孙甜甜爆冷,夺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冠军。由角度三联想到,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唯一选手刘长春孤单的身影以及刘长春被淘汰后外媒的嘲讽,“随着刘长春的失败,整个中国也失败了”;联想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奥运军团的成绩突飞猛进,2021年东京奥运会,中国队金牌数、奖牌数均居世界第二。由角度四联想到达戈斯蒂诺扶起摔倒的汉布林。联想的开放性使行文的内容更丰富,说理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