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生的“失意”与“诗意”材料作文范文及解析
杜工部颠沛流离,吟哦“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苏东坡被贬黄州,高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林则徐戍守伊犁,口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却反而成就了他们“诗意”的人生。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人生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如何看待人生的“失意”与“诗意”?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诗意与失意高中作文800字范文《驾“失意”之舟,作“失意”之旅 》
驾“失意”之舟,作“失意”之旅
陶渊明绝仕归隐,苏东坡被贬黄州,林则徐戍守伊犁,孟wan舟羁押千日,他们在一个个失意中,成就了一种又一种诗意人生。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追求人生价值的路上,亦应驾起“失意”之舟,勇作“诗意”之旅。
何谓“失意”和“诗意”?
失意即是人生不如愿。对于陶渊明和苏东坡来说,失意是内忧外患,政府腐败;对孟wan舟来说,失意是美国的政治迫害;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失意或是逐梦路上的障碍,追求人生价值的路阻且跻。
诗意即是追求美好理想信念。它又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小我”的诗意,另一类是“大我”的诗意。“小我”的诗意可体现为乐观豁达面对生活,专注于自我的志趣,关注的是个人。“大我”的诗意可体现为与国家同声相应,同频共振,关注的是家国。如此,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淡泊明志,苏东坡的“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便是“小我”的诗意。林则徐和孟wan舟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便是“大我”的诗意。
其实,诗意往往是在失意中彰显出来的。
理想信念之所以美好,往往在于其高于当下,因而难以企及,寓于失意之中。有人知难而退,所以成了平庸之辈。有人迎难而上,所以有了诗意之旅。面对失意,庸辈只会怨天尤人,而陶渊明、苏东坡、林则徐和孟wan舟选择了坚守初心,矢志不移,所以便成就了诗意。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亦应在失意之处发掘一席“小我”和“大我”的诗意天地。
失意之事林林总总,有大有小。面对个人利益上的失意,青年应要有苏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如此才能摒弃小人之长戚戚,成君子之坦荡荡,更好地投身时代的洪流之中。这可谓之“小我”的诗意。而在面对国家利益的失意,青年需要“大我”的诗意,奉着孟wan舟的“如果信念有颜色,一定是中国红”的信仰,拿出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小我”的诗意和“大我”的诗意二者不可或缺。少了“小我”的诗意,我们难免会落入“得即高歌失即休”的窠臼之中,又如何在直面失意时气定神闲,骤然临之而不惊?少了“大我”的诗意,我们又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实现人生的升华?所以说,青年需要“小我”诗意,亦需要“大我”诗意。
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青年在面对失意时,心胸要常怀诗和远方,装上“小我”和“大我”的诗意,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嬗变结合,何妨驾“失意”之舟,作“诗意”之旅!
如何看待诗意与失意高中作文《“失意”是“诗意”的眼》
“失意”是“诗意”的眼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两种极端在他这里不可思议地统一在一起。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看似最不可能的事情,恰恰就是事情的真相。这两句话还揭示出文学创作领域一个普适的原理——“失意”有时会转为“诗意”。
之所以说是“有时”,是因为文学作品能否达到“诗意”的程度,还要看创作者本人的写作能力。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说得明白,人们总会误把创作冲动当成创作才能,也就是说,即使作家经历过失意,主观上去写这些经历,未必就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来。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说过:“我几乎(对我的作品)都不太满意;因为它们似乎并没有变成本来可以成为的模样。我经常希望自己能多出二十年时间,把它们一本一本从书架上拿下来,重新写过。”这段话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作家的“失意”有时是不能转为“诗意”的。
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中失意与诗意的转化情形也在启发着青年人应对人生的方式。
青年人要冷静应对失意。生活是一条暗藏凶险的河流,青年人遇到不如意,实属正常。因此,面对不如意,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分析它们,查找出症结所在,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它们,以此重整旗鼓。作家路遥的名作《平凡的世界》中太多青年经历过重重失意,例如孙少平,一开始是学校里吃黑面馍的两个人之一,而且还吃不饱;高中毕业了想回到自己的村子里当老师,却被叶润生抢到名额;后来想当煤矿工人,却因为血压高被取消了资格;进了煤矿后,又因为意外受伤毁容;接受了田晓霞的爱情后,田晓霞又在洪水中丧命……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失意不断,尽管如此,他依然守望“走出去”的理想,平复心情,冷静前行。唯有冷静才能让一个人看清前进的方向。
青年人要反思失意。《道德经》中有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事物是可以相反相成的,因而,“失意”中也蕴藏着良机。青年人的一次次失意,都是可贵的经验积累。须知,人类的发明史就是一部发明者对一次次失意进行反思,进而改进、取得成功的历史。
“诗意”应为人类共享。失意的青年人将苦痛酿成甜酒,它们会化作全人类的立世智慧。正如中国人民历尽艰难,摸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体中国人正将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宽阔。
俄国诗人普希金在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写道:“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正处在失意中的你我请雄起吧!请相信你的诗正写在远方!
失意与诗意作文大纲分析
写作指导
审题立意可以采用“抓关键句剖析”的方法。材料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丰富的精神内核,命题人将其罗列在这里,那么应弄清它们的共同点:杜甫忧国忧民;苏轼政治失意却人生旷达,多次被贬仍做了很多利国利民之事;林则徐以天下为己任……原来,家国大义、为民为国才是材料的第一核心。
命题人提示考生“上述材料能给追求人生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如何看待人生的‘失意’与‘诗意’?”要求考生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作为当代青年,理所当然要追求人生价值,而追求人生价值的路途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这条路会是:山高路远坑深,会有许多次跌倒,会有许多次面对冷眼嘲笑,会有许多次伤痕累累……所以,怎么做才能成就“诗意的人生”呢?那就是内心强大,不畏惧,信仰坚定,能够含着眼泪奔跑,有勇气不怯懦。
这样,可以有以下立意。
失意与诗意作文题目
1.青年在面对失意时,心胸要常怀诗和远方,装上“小我”和“大我”的诗意,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嬗变结合;
2.心有家国,“失意”也“诗意”;
3.不畏“失意”苦,方得“诗意”甜;
4.身处泥泞,不忘仰望星空。
失意与诗意作文素材
被打压的姚鼐
姚鼐,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曾参与过《四库全书》的编写。限于他的年龄、资历、品秩和学术主张,总裁、副总裁、总撰、副总撰、总阅、总校等工作均与他无缘,他只是参与而已,且这个参与也是皇家“破格”赏赐的。自己的观点、主张根本不被重视,并经常受到上司纪晓岚等学界名耆打压。后来姚鼐在《与胡雒君书》中写道:“去秋始得《四库全书》一部,阅之,其持论大不公平。鼐在京时,尚未见纪晓岚猖獗若此之甚,今观此,则略无忌惮矣。岂不为世道忧邪?鼐老矣,望海内诸贤,尚能救其敝也。”这段话的大意是,《四库全书》所持之论太不公平,自己没料到纪晓岚猖狂(删削、论走极端)到如此地步,他对前人成果,简直没有一点忌惮了,自己为世道忧虑。相对纪晓岚,姚鼐是晚辈、后学、下属,直呼纪晓岚(纪昀之字)绝非所宜,如果没有深的芥蒂,断不会如此,可见两人的学术观点相左之甚。
面對不公平的命运,姚鼐选择了另起炉灶,于是就有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桐城派”。
化用例段
面对失意,人们应对的方式不尽相同,苏轼和姚鼐最有代表性。如果把他们置身的现实比作一个大黑球,苏轼会从这黑中看到一丝光明,并把它扩大,知黑守白,黑白交融,形成一个太极球;这个太极球向前滚动,可以走很远。而姚鼐则把这个大黑球捅破,解脱之法异常决绝,绝不滚太极,另辟出一片天地,他的“桐城派”成为有清一代闪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