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用无用高中作文800字

2022-3-9 14:45作者:佚名阅读:10

大用无用

高三⒅班张春晖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的极限是无,大用的极限是无用。

根据有用与无用之辨,事物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看似有用,实则无用。这方面空心萝卜是个极佳的例子,它最大的用处或许就是留与文人发发感慨――中看不中用啊。此其一。其二,看似有用,确实有用。此类无需赘言,多数事物皆有此属性。第三类亦是最高境界之看似无用,实有大用,这起码上升到艺术境界。谈及艺术,最大作用往往是陶冶情操,殊不知这只是其副产品。其最根本作用是提供一种诗意的途径,使人类能找到并叩开世界本质的大门。在本质上,艺术与其胞弟――科学不过是继承父亲哲学未竟的事业罢了。

在细谈“看似无用,实有大用”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个逻辑问题:不是因为其看似无用的对比,才使其有大用;而是其用之大,就像笼天的雨,覆盖了万物,却用润物无声而令我们感觉不到其大用,所以才看似无用。

莫言在诺奖典礼上说的关于文学没什么用但其没用却正是其用处的一番话,通俗而含蓄地点出了作为唯一被纳入诺奖的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无用之用。文学无法直接增加GDP,官员鲜有爱者;文学不能当饭吃,劳动者无暇也无心去接触。文学无实用,那么在“虚用”上呢?你说它能慰藉心灵,可这已被公认为音乐的专利;你说它能增识广闻,一套大百科就完美胜出;你说它能放松身心,还有比席梦思更合适的吗?谈到这里,“文学无用论”已经在你脑海中跃然升起了吧。

但倘无文学,浩繁文明何以传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诗意画面与美妙情感感动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使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学习文化,只为感受、享受这种文字所带来的美。于是有一天,当他们要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美时,墨汁便自然地流淌在早已铺开的宣纸上,于是美传承下来,文明便也传承下来。每当中秋,要表达对满月的美的情感时,一句古诗便自然地吟诵而出,这情感,从古至今,代代相传。这就是文学的作用,它是维系文明的纽带,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都德的《最后一课》也告诫我们:只要文学存,民族便不亡。

因此,做你喜欢却无用的事吧,到你成功的那一天,就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这是有用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