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难求高中作文800字
知音难求
你可曾听见浔阳江头琵琶女指尖下的琵琶仙乐,在浅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苏轼想必听见了弦外之音,才有一片青衫湿。
人生需要这种知音,他/她能与你共弹琴瑟,共和诗画,共剪西窗,苏轼有幸得此知音。
知音其实是一种共享。还记得这样的一幕。在选举表决申奥国家时,北京成功了,而巴黎则落选了。但法国人并没有因此而愤愤不乐,怀怨在心,记得在一次开幕式上,法国代表团高举棋帜“祝贺中国申奥成功”的横幅缓缓走过主席台,座下四周立即投来了钦佩的目光与雷鸣般的掌声。法国的大气及对中国的理解赢得中国人乃至世界人的瞩目。知音这份心灵的共享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的一点温暖的人情,是千羽共展,百鸟和鸣的一点湿湿的情意。竞争中的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让本残酷的竞争变得如此和谐,如此有人情味。
知音其实是一种和谐。相信很久以前,么父曦氏发现一树木色泽润泽,于是将其伐下,做成木琴。果然这琴声沉稳厚重而不失音韵美,于是不久便传出俞伯牙与钟子期“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千古佳话。眷恋素衣伯牙沿崖抚琴,这琴声就是这样就无限的高山流水赠与子期。知音是份心灵的和谐。因为每个人在最孤独时往往不是身边没有朋友,而是他缺少心灵深处的一份和谐,他能与你刚柔兼济,冷暖相知,是一种相濡以沫,也许人生就是在找到那份难求的相济,在不断寻找茫茫人海中能与你相济的半部分,这是靠机缘,也是靠缘分,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
知音是一种相敬。世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是我们的知音,谁能说没有他我们依然能生活自如?
我们以自然为自命,自然以我们为基础,我们应相互尊敬,相互依偎,相濡以沫。自然只有一个,知音只有一个,这是知音的最高境界。
知音,是相濡以沫的幸福,是相濡以沫的快乐,是相濡以沫的冷暖自知。
我们需要知音,我们需要来自心灵深处慰藉。
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前行。【总评】
优点:①该文考生熟知考场作文之道,将自己的观点以段首句的形式鲜明地展示出来,使得文章思路一目了然,阅卷者读起来也自然会感到轻松不少。②开头的语言很煽情,再加上白居易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读来有“一见钟情”之感。
问题:①概念不清。“知音”一词源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本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现在则指彼此了解,感情默契,心灵相通的人。如此说来,法国就不是知音,自然也不是知音。②立意不准。本文以“知音难求”为话题,立意的重心自然在“难”字上,即为什么说知音难求?怎么寻找知音?而该文只是写知音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且不论这些认识是否正确,即便是正确也偏离了话题。③知识错误,如开头将白居易写成苏轼,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也写得莫名其妙;语言多有不当之处,如“刚柔兼济”、“相濡以沫”等词都用得不准确;结尾思路不联贯,有凑字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