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与“不包装”高中作文800字(含点评)
“包装”与“不包装”
包装,如果您还认为那只是商品上的塑料袋、纸盒或是边上的一朵装饰的小花。那您算是跟不上历史的车轮了。现在大家都谈包装,什么都能包装。人、物、事,只要能吸引眼球,就全给包装上了。
按理说这个“包装”,没有什么可厚非的。瓷器要运输出售,总不能让人买一堆碎瓷吧?所以得塞报纸棉絮。包装得严严实实才敢运出去。食品要上架,总不能让人从家里端上碗筷来盛吧?所以得覆膜抽真空,卫生又方便。这种“包装”是必要的,是实用的。至此,“包装”先拔头筹,获得一分。
“不包装”者跳出来了――这种“包装”只是传统意(意义)上的。你看那些艺人,把自己给“包装”上了。弄出来些绯闻赚关注。整些“某某门”又火上一把。心思全花在这些鸡毛蒜皮上的事情上了,却忘了自己该演戏、唱歌的本分。没错,我们现在可以处处看到变了味儿的“包装”,实在可恨可恶,这种“包装”是扭曲的,是无意义的。至此,“不包装”者获得一分,平局。
既然扯平,我们便一起来看如何在“包装”与“不包装”间权衡。
先说物吧,哪怕它真“酒香不怕巷子深”。万一它不是酒,香气飘不出去呢?比如说,王老吉。凉茶嘛,能怎么个香法?很多年前,这个品牌只是珠三角的一个粤人小菜,现在已是全国人民的水饺了。没错,它靠的是“包装”闯出来的
――不仅是出铁罐出纸装那么简单,还是靠着广告宣传,建立品牌形象等等的“包装”。一个民族的品牌就这样壮大了――当然前提是,它要有足够的实力。凉茶这根本的东西做不好,谈何包装呢?
人也是这个道理。人不能长得都是美女帅哥吧――那还有“美”“帅”之类吗?人们可以通过小小的“包装”来掩盖自身的一些缺陷,往脸上抹得,往身上穿的,多少有一点会好些。然而最重要的不是表面的“包装”。内在的“包装”才是根本,一个人徒有美貌而内心空虚无知,是绝对难成人的。“内在的‘包装’”需要我们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强化自己,就像王老吉的凉茶那样,才有资本把自己在“包装”了送出去。
“包装”了其实没什么坏事。“不包装”也未必不好。只是,我们要看是如何得包装,包装于何处,是否合适,世上本无对与错,好于坏,“包装”与“不包装”?见仁见智吧!
点评:本文视野开阔,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思路清晰,层进式的结构和对比的手法运用自如,体现了作者雄辩的分析能力。更难得的是,在高三考场作文语言普遍低幼化的状况下,本文语言犀利简洁,生动活泼,表达能力非常出色。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如结构上稍嫌头重脚轻,后半部分应是论述重点,倒数第二段最好能结合生动实例把立意拓深;作为辨证型的话题,“不包装”虽然暗扣“本色”,但文章点题的字眼自始至终不曾出现,略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