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告别大师高中作文800字

2024-8-25 07:04作者:佚名阅读:42

勇敢地告别大师

高三(20)班肖康宁

怀着悲痛与敬畏,我们送走了梁羽生,送走了何满子,送走了季羡林。揣着担忧与迷茫,我们叩问历史,立足当代,眺望远方。

大师们逝去了,大师们的时代逝去了,于是我们开始害怕了。害怕在黑暗中前行的我们抬头仰望不到明亮的星辰,害怕没有文化的净水去洗净我们偶尔浑浊的双眸。有人认为,在当今社会,这种害怕、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在今日的中国,许多人把自己称为“名家”,许多人为了赚钱便不断的码字,他们逃避那些最应严肃棉队,最应理智处理的问题,而选择那些无关痛痒的主题去抒发自己,抨击社会。王朔依旧坚持他“人来疯”的本性,还有余秋雨为自己读错字音而作出诡辩。我们的社会被一股邪气所围绕,但因为之前有大师们的光环罩住我们,让那些在黑暗中滋长的邪气心惊胆战,我们才安然地生活,自由地呼吸清新的空气。

然而,如今大师们已不在,光环的力量也正在褪去,我们心虚地发问到:“该由什么来阻挡肆意侵入我们身心的痞气与邪恶?”

大师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离我们更近了。在矫情而又混乱的现实中,也许只有粗鲁一击才会将我们打醒。有大师在,我们可以仰望星辰;无大师在,也无须害怕与过度担忧,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一次机遇与挑战,不论怎样迷恋性光,我们还是要看着自己脚下的路才能前行;不论怎样追求那已经渐行渐远的声音,我们还是要聆听自己最真诚的呐喊。

也许只有直面没有大师的窘境,我们才有可能在迷惘中看到一丝希望,在桎梏中找到一丝自由。自命不凡的名士们,与其在电视上用花里胡哨的辞藻去品读三国,解读论语,倒不如切身实地接近百姓,用真实而朴素的话语去传输文化的真谛;诚惶诚恐的进步青年,与其在网络上热火朝天地选举着心中的“大师”倒不如捧着那些散发着古香的诗书典籍在图书馆虔诚地阅读。我固执地认为:等什么时候我们不再为有无大师而担忧,什么时候不再把大师当作文化的寄托。我们什么时候才有可能拥有清新澄澈的人生,我们什么时候才拥有花开不败的世界。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