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名师解析与范文

2020-11-29 17:31作者:姜伟婧阅读:806

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名师解析

2020年是江苏高考卷的收官之作,作文题稳中求变,材料具有浓厚的文化味,同时兼顾鲜活的时代特征。

今年这则材料由四个句子组成。前两句可看作材料的核心观点。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周易》,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能相互融合,即志趣、意见相同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读懂这一句,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古文积累的功底。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句话就体现了出题人担心前一句古文可能给考生带来理解障碍,所以用白话文的形式进一步阐释,将“同声”“同气”界定为人们共同“喜爱的人和事”“同类信息”。此外,后面的“所塑造”,呈现了受这种“同类信息”环绕后,人们所受的影响,用“塑造”一词,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题人的立场,是认为这一影响总体是积极的。

后两句可看作由材料的核心观点生发的具体场景和具体行为。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可以看作由前两句核心观点生发的具体场景,出题人提倡考生能多在现代语境下去考量“同类信息”对自我的“塑造”。

第四句“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进一步强化,当下受同类信息的环绕,会影响到“你未来的样子”,并给考生提供了几个可以从小处下笔的具体场景:即“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这一系列具体行动,都应基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初衷生发而来,且对未来自我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应从小处着眼,化虚为实,可以从时间维度,从古到今,追溯古人因志同道合而成就自我的事件,再关注当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具体表现,如,微信朋友圈中的点赞,因兴趣爱好而建的笔会群、球友群、美食群,青少年因迷恋某个明星而组成的“饭圈”群体,娱乐选秀节目评选出的女团、男团,以及当下在“战疫”过程中组建的医疗团队、志愿者团队,这些个体都因共同的爱好、理想等结合在一起,并且在这种结合中互相成就,塑造更好的自我。议论文可从现象呈现、原因剖析、结果预测,以及措施建议等方面,围绕材料核心,层层深入论证观点。

记叙文写作,仍然要选取一个独特的题材,通过情节和描写,来印证材料观点。高中生写作最好关注身边熟悉的事件,可以是写参加学校社团的经历,可以是父母的同学会,也可以是外婆的京剧小团体,还可以是自己参加“战疫”志愿工作的经历,最终要围绕志同道合产生的积极影响来写,若情节生动、描写细腻,也可以点亮阅卷老师的眼眸。

2020年江苏卷高考作文佳作赏析

真正的“朋友圈”

我读唐诗,印象深刻的“迷弟”是大诗人杜甫,当时的他,还没有成为高不可攀的“诗圣”,只是一个初入诗坛的毛头小伙,然而当他遇到早已在诗坛光芒万丈的前辈李白时,心里的诗歌激情瞬间被燃起,也因此对李太白的溢美之词常见于他的诗作。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是对才华的赞赏;“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对性情的感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对际遇的同情。唯有灵魂相似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深切了解与体悟。因为一开始就受巅峰水准诗歌的影响,所以杜甫也在这美好文字的浸淫中,逐渐锤炼自己的文学水平,成为唐诗中的另一座巅峰。说起来,大唐有许多这样的好友圈子:韓愈和柳宗元、王维与孟浩然、元稹与白居易……志同道合,造就大唐最瑰丽的诗坛风景。

《周易》有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为志趣相投的人相互感应,自然相遇。纵使是千年前交通不便、信息难通的唐朝,人们也会排除万难,因为相同的喜好而相聚,在这种相聚中被塑造,更清晰地走向未来。

我相信,个体生命价值的彰显,往往因同类的存在而被印证、被激发。假设大唐王朝没有李白,那么杜甫也会因为失去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难以发掘自身的潜能。所以,我其实并不认同哲学家萨特所言的“他人即地狱”之观点,个体的生命差异固然容易让彼此间产生龃龉,但健康的生命姿态会懂得求同存异,以大气包容的心态去发掘彼此间的共同点。B站名为《后浪》的演讲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和否定,而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和鼓励。”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都是由这样强大的内心成就的。

如今的互联网社会,爱好相同的群体其实也不在少数,譬如新时代下的“饭圈”群体。所谓“饭圈”,往往由一群对某一明星狂热迷恋的青少年组成。他们因相同的爱好而组成一个或大或小的团体,为明星打榜、买热搜、组建后援团等,饭圈人因共同的目标而走在一起,生活倒也多姿多彩。不过当下的饭圈中人,还需要警惕自己走向固化的弊病,毕竟,回到词源分析,“fans”的狂热爱好就体现出一种非理性。人若长期处在这类“圈子”里,视野容易走向局限,而这种局限会因受到圈中伙伴的鼓励而强化,而使得圈子具有一种“排他”乃至“党同伐异”的属性。时下一些粉丝论战等不良现象正源于此。

这时,不妨再去研读一下大唐的朋友圈,当杜甫为李白的诗文感动时,他并没有亦步亦趋,而是认清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同声相应的信念中塑造更好的自我。(江苏省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姜伟婧)

  • 点评:本文从唐代诗人杜甫和李白间的交往切入,点明初出茅庐的杜甫,正是因为遇到志同道合的李白,才被激发出写作潜能,最终成为一代诗圣;接着拓展到唐朝其他诗人,他们也是
  • 在这种志同道合中成就彼此,论证这一观点的普遍性;然后直接点扣材料“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通过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同类存在对个体塑造的正面意义;之后联系当下因共同爱好而相聚成“饭圈”,提醒同类聚集应警惕的“圈子”固化、思想狭隘;最后呼应开头,呼吁人们学习大唐诗人如何在“朋友圈”中获得正面能量,却不失去自我独立价值的智慧,使得论证更严谨。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