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默认优良

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 2008年高考作文上海卷作文题目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
  • 2019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原文出自已故音乐评论家辛丰年先生的评论文章《耐人寻味的中国味》。原句:“如果不是倾听了西方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可能自己也就不会对音乐的中国味发生兴趣,从此有意识地‘寻味。”
  • 200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有简单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面对这个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清“他们”指代的是谁们。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指代的是除自我之外的所有人。
  • 2006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单纯命题作文。“握手”的含义不难理解,它不仅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交流感情、表达敬意的方式。“你”可以是考生身边的人——父母、同学、老师、朋友、邻居等,可以是有一定距离的人。
  • 2015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词“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和谐的自我”。这个题目触及人的深层心理,触及了人性。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坚硬的东西”。
  • 201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通过简短地与一些学生面谈与电话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不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材料虽然简短,却言简意赅,蕴含丰厚,乍看似乎比较好写,难度不大,其实,暗藏“玄机”。
  •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思辨性很强。它延续了近些年上海卷的命题风格,不给出封闭性的主题,而是为考生设置了一个写作情境,集中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延续和传承了上海多年以来的一贯风格和独有的海派特点,具体来看是材料作文,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押题、猜题和套题的弊端与问题,能够考查出考生应有的、真实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 试题引导考生结合社会生活背景对长期而广泛存在的预测行为进行思考,较有认知意义和实践意义。如何看待预测行为,采取何种态度面对与自己有关的预测,成了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不可回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