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默认优良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 2005年浙江省高考又出了一个好作文题,从面对现实的人文思考,强调说理,转向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重视审美感悟。命题依然沿着人文方向探索,意在以文学性强的话题发掘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素养,这一探索是很有意义的。
  • 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的话题对有思想、有内涵的考生来说,有利于他们发挥,能写出好文章。他们不在自我世界里无病呻吟,不到风花雪月中谈情说爱,而是关注社会,关注人文。
  •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最大特色是应和主旋律,主打“浙江牌”。作文题的材料对浙江精神进行了提炼与概括,并提及“浙江故事”和“浙江传奇”,既回顾了历史,又紧跟时代主题,其时代精神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为近年来作文命题所罕见。
  • 2017年高考浙江卷的这道材料作文题,既在意辩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紧扣时代脉搏,内容在强调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突出了时代性;而从考试的向度和信度上看,它既考虑到了广大考生的普惠性。又有利于部分写作尖子特长的发挥。
  • 2013浙江作文题目中的三则名人名言表达的一个共同意思就是:孩子们有自己观察世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他们天真无邪、毫无心机,所以人们常常用童真来描述他们的心灵。
  • 2008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触摸都市”“感受乡村”这两个题目照顾到城市和乡村的不同考生,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城市或乡村是每一个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基点,考生对它们都是熟悉的。
  • 2014浙江的作文题目在内容上一脱以往远离人间烟火的味道,接了地气,在思想上又十分注重哲理思辨。尽管因为题意的规定不怎么明确,会带来审题上的难度,令考生会在瞬间因无法把握题目而觉得无从下手。
  • 2009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比喻,它的比喻义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既可喻指儿女对母亲的情意,游子对故乡的情意,也可喻指华夏儿女对国家民族、对传统文化的情意。
  • 如果把这四个维度引申到对2017年的我省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之中来,那么,毫无疑问,首先应该对“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本书的内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一般的理解。
  • 201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打破了连续两年的新命题作文形式,而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早在2009年浙江卷也采用的新材料作文形式,今年仍采用这种形式,既是一种轮回,也是一种改革发展。要写好这类作文,首先要认真分析材料内容。
  • 浙江卷的材料形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材料叠加式,给考生理性思维的触点增多,脱离了单一的窠臼。这个题叠加的是三则名言,名言视角独特,含义隽永,启人心智。几则名言组合,或相辅相成,或针锋相对,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广阔的思索空间。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卷考题解析、写作思路及评分细则。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