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成功后给予奖励。发现孩子的长处,告诉他,切忌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拔苗助长容易形成自卑感。不要小看孩子,相信孩子。
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1、父母认为年幼的孩子不懂得照顾自己,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做,包括喂食、穿衣等。孩子整天的任务就是吃、睡和学习,不用为自己做什么,也不需要学习照顾自己,长期养成了被父母、家人和保姆服侍的习惯。一旦自己动手就出错和失败,因此不会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一个生活都不能够自我照顾的人,又怎能建立起自信呢?
2、父母喜欢孩子听话,孩子只要事事顺从,便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孩子不遵从父母的意思,就是不听话、不乖的孩子。然而,父母忽略了孩子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会跟自己的期望不同。如性急的妈妈会时常催促动作较慢的孩子,事事细心的爸爸会嫌急性子的孩子粗心大意。孩子会因为父母不满意自己的行为表现而感到自卑,继而缺乏自信。
3、相貌比较丑陋、身材矮小、身体残疾、过于肥胖、五官不端正或者口吃等会受到他人的嘲笑,从而让自己陷入失望以及痛苦中,慢慢的让自己变得更加自卑,家长要做好正确的引导,提升内在美。因为先天性因素或者后天所导致的能力薄弱,在能力强的人群会变的自愧不如而产生挫折感。
4、家庭的生活条件差、父母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微,而且文化水平低,家庭总经济收入不高等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而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心,在家庭生活中总是缺乏亲情的话也会变得自卑。
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解决方法:
1、不代劳
我们看到孩子弄得一团乱时,是不是忍不住撩起袖子,帮孩子打理好一切?请老师父母们千万要忍住。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是建立自信,“我行”的关键期。吃饭弄脏衣服,妈妈来;扭纽扣扭歪了,妈妈来;走路太慢了,妈妈抱,这些代劳,表面上是成年人像超人一样一个人搞定了所有事,但是也用行为告诉孩子,宝贝你不行。渐渐地孩子就会不敢尝试,什么事都由老师家长代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所以,不代劳也是保护孩子自信的一种方式,多一点耐心,停下来等一等孩子,相信他可以越做越好。
2、建立自尊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先要给他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有来自父母的足够的爱与关怀。不要过多限制孩子的行为,或者过分责备孩子的过错。父母应该协助孩子处理问题。但不要过分呵护孩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表现出不满、处罚孩子都是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自尊心并不等于让孩子任意妄为。
3、如果是快乐的事情就去坚持
坚持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会帮助孩子获得愉悦的心情,能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久而久之,孩子会在不断的获得成就感之中,慢慢的走出自卑,走向自信。坚持着自己快乐的事情,每当孩子遇到烦恼和挫败时,总有一方天地让孩子去栖息,孩子明白自己真正要做的什么事情是什么,有着更远更美好的目标,那么孩子就有了披荆斩棘的勇气,克服了烦恼和挫败,孩子便会变得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