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2025-3-16 12:46阅读:9作者:静谧

我闺女6岁了,现在是家里的独生,我很容易对孩子百依百顺,最近她什么都想做,这样虽然很好,但是如果她做的有一点不好就会马上哭起来,然后哭着撒娇让我按照她想做的那样做。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又感觉她做不好,啥都想帮两手。咋弄?溺爱孩子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溺爱孩子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爱孩子是件好事,但是过度的爱很可能会变成溺爱,溺爱属于是家长对子女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爱。

溺爱孩子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1、失去独立自主能力

有调查指出,溺爱型家庭的幼儿比严厉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儿更易发生感统失调。因为照顾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过分溺爱保护,总是怕孩子受伤、受欺负长期搂抱式保护,剥夺所有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机会,长期下来孩子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2、形成不良习惯

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由着孩子的性子,惯着孩子。只了孩子喜欢的都随他去。例如:吃饭时候,孩子不吃饭,利用零食当代餐,家长也不多加阻止,总是惯着他。长期的纵容导致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3、溺爱使孩子能力低下

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学习能力,并且成绩优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自信,能顶天立地的做事。所有的家长都会这样想,但是我们却对孩子实施溺爱,这样教育的结果,就导致了孩子能力低下。溺爱使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退化了。

5、不利学校教育的正常进行

因为溺爱而形成品德缺陷的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不能像在家里那样任性和为所欲为,要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转向寻求父母帮助。溺爱型家长一般很反感别人的批评,并不断为自己的溺爱行为寻找更多的借口以求得心理平衡,使教师的说服教育工作很难奏效。长此以往,对宝宝的成长,性格形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产生溺爱行为的家长该如何改正?

1、家庭教育以一致性为主

很多家长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父母进行教育,爷爷奶奶却会帮助孩子找借口。久而久之,孩子在遇到类似事情时就会搬出奶奶爷爷当挡箭牌。久而久之,家长一旦管孩子就会引起家庭纠纷。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家庭进行内部沟通,明确孩子教育问题的规则,保证态度一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家口径一致,不能因为孩子撒娇就求情。

2、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很多孩子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意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养成的。家长要在生活中不断引导孩子进行换位思考,比如背书包,自己背着累,那爷爷奶奶背的时候累不累呢?好吃的东西是不是别人也爱吃呢?当孩子在做换位思考的时候,家长要适度表扬,让他认识到与别人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长此以往就可以养成与他人共处的良好习惯。

3、适当给予孩子责任感

有很多孩子都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任何事情能自己代劳的尽量不让孩子去动手,殊不知这是硬生生地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孩子会理所应当地享受父母提供的这种照顾,遇到一点需要照顾他人的事情就会立马Say NO。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照顾一下爷爷奶奶,将照顾与被照顾的角色进行调整互换,也许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会在照顾他人的过程中迅速成长,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4、适当的让孩子吃点苦

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孩子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艰苦的生活,但这并不是很好的一种成长方式,我们可以适当的给予孩子一些挑战:比如在寒冷的早晨早起跑步、让孩子尝试送报纸、去菜市场买菜等这一类的小考验。在孩子挑战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下观察他,在他完成挑战后要给予中肯的评价,该表扬的地方要表扬,该批评的地方就要批评。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