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东西该怎样教育最好

2025-3-15 10:25阅读:7作者:蕊妈

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心智还是不成熟,我送觉得孩子太小,所以很多事情还没有教的很深刻,但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警惕起来了,跟孩子去超市,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口袋里装了一支笔,我问孩子付款的时候怎么没拿出来,孩子支支吾吾的说忘了,看见孩子这样,我就知道孩子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严重性,那么,孩子偷东西该怎样教育最好呢?

孩子偷东西该怎样教育最好

如果学生出了偷窃行为,家长要及时制止、教育,并思考形成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措施。优秀的家长能够防微杜渐,扼杀偷窃苗头,及时解决问题,满足孩子合理需求,并给他们树立一个好榜样!

孩子偷东西该怎样教育最好:

1、 可以使用给孩子合理的零花钱。它的作用在于,可以在孩子和父母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允许他有自己的一定界限的决定权,就有了一个渠道可以去满足和别人不同的自己。同时,当他有了一定的权利,就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学着规划管理自己的需求。

2、 和孩子深谈如何和周边的同学朋友建立真正的友谊,以及如何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感。当然,如果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在人群中赢得尊重感,就很难教孩子,因此,父母需要在这个部分进行自我学习。

3、 适度考虑孩子群体的价值观重点,帮助孩子来区分哪些需要考虑的群体价值观,哪些不能简单从众。比如,小孩子要魔方,这和有些家长的价值观可能有冲突,家长可能以为是简单的玩具,担心影响学习,就可能不同意购买。但如果了解到,他可能是老师提到过,并邀请孩子们了解并作为一项研习工具,也许家长也需要从其它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魔方,给孩子更多的理解。

4、面对已发生情况,家长应尽量稳定情绪,不可大声呵斥。

看见自己孩子偷东西被发现,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相信事实,觉得脸面无光,怒火冲天,大声呵斥懵在一旁的孩子。这样做不仅仅把事情扩大化,而且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伤害,心理阴影会伴随一生。家长应该冷静下来,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并作出及时的教育和开导,让孩子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5、做到单独批评教育,公开奖励表扬。

我们说,教育是非常需要技巧的。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们必须单独批评教育,维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以后被同伴笑话。当孩子表现优秀时,我们必须公开表扬,让孩子感受大家对自己的支持和羡慕,自信心自然上来了。

6、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和讲解交易规则。

当孩子喜欢别人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时,家长必须及早教育他们:这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在我们没经得他们允许的前提下,是不能私自拿走使用的。如果很想得到,这就必须通过金钱交易或者以物易物的方式取得,这是要付出一定劳动和代价换来的。

7、让孩子做家务换取适度的零花钱。

俗语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们一定要对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取财”和“理财”的正确意识。家长可以设立一些制度,比如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帮忙做家务、参加公益活动等行为,奖励相应的零花钱。这些零花钱可以存进一个储蓄罐中,用笔记本记录存入和使用细节,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了理财的概念。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

1、对“偷东西”这种行为已经构成犯法没有一个清晰的意识。

很多学生年龄尚小,对于偷东西这种行为对其造成的严重性,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界限。这些摆在商品架上的东西拿了需不需要用钱币购买?偷偷拿了这些东西占为己有之后,是否会被责备或者惩罚?他们之前无人告知也无人告诫,所以模糊意识积累就酿造了初犯。

2、模仿同学、朋友或者家长亲人不良“榜样”。

一部分偷东西的学生,都是有一个带头作用的“榜样”引起的。有的学生看见自己的同学、朋友出手行动成功后,尝到了甜头,于是便参与其中。有的学生看见自己的家长亲人在未告知他人的情况下,无意有意拿了别人的东西使用,也会去模仿,心想他们都这样做了,我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这便是引发偷窃的源头。

3、学生自我需求和关注没有得到满足。

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游戏、动漫诱导的原因,想买相应的玩具而遭家长的一口拒绝,自我需求和自我关注没有得到相对满足,便萌生了偷窃的想法。他们可能直接去偷小卖部的,也可能偷已经拥有的同学或朋友的。

4、存在侥幸心理,贪图好奇刺激。

少部分学生也会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觉像自己偷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别人并未发觉;或者一时贪图好奇刺激,悄悄把东西放进了自己的书包中,觉得期盼已久的东西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就拿到了。当无人及时制止的时候,偷窃的源头便生根发芽起来。

总之,理解并愿意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继而给与他一定的行为权利,再分享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同时对价值观外的行为进行约束。这几个步骤,不仅仅在帮助孩子改变偷钱的坏习惯,同时在其他不恰当行为的修正中,都有很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