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

2021-12-12 15:02阅读:9作者:李晴宝贝

我女儿13岁,上初一。平时上课专心、作业认真,正确率也挺高。可想不通的是,每次考试,她的成绩总不理想,但那并不是她的真实水平,孩子很受挫。女儿好象对考试十分犯怵,一到临近考试复习那些天,会很紧张,吃不好,睡不好,有时甚至还因此拉肚子。我们做父母的为此很着急,但又爱莫能助。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

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

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我们每个人在面临一定的场合,尤其是陌生的、重要的、需要挑战的场合时都会有大小不同的紧张感。适当的紧张、焦虑感会形成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增强兴奋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

所以,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也是正常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学生抱怨考试时很紧张,每次考试成绩却总是很优秀,这说明他对这种程度的紧张是可以忍受的,不是真正的考试焦虑。但当这种紧张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妨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导致考试失利,且持续时间过长,发生频率过于频繁的话,那就是焦虑过度了,属于考试焦虑。考试焦虑的孩子往往比较内向、敏感、多虑、缺乏自信。

他们平时往往比较温顺、老实、自制力和自尊心都比较强,做事认真负责。他们的父母往往有对孩子要求过高、自身就是追求完美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考前焦虑症怎么克服?

第一,父母应帮助孩子转变对于考试的不合理信念。

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变不合理信念为合理信念。如:孩子认为“如果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以后的前途就完了”。父母可以告诉他,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一次考试失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能力大小,更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命运。一次考试成绩只能反映你对那次考试考查内容掌握的好坏,并且很可能和当时的心情、身体状况以及考试环境有关系。如果上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只要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比如说是由于没有复习好导致的,只要下一次考试前好好复习,就可能取得好成绩。另外,父母还可用历史人物或现实生活中成功人士的事例向孩子证明,尽管有些人考试落第,但照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所以一次或几次考不好,并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差,更不能决定自己的一生。

第二,家长应该转变对孩子的教育和评价方式。

如果家长平时过分重视孩子的分数,就会把这个消极的信念传导给孩子。其实,家长应该更看重孩子的努力与付出,对他们的勤奋刻苦予以肯定和鼓励,而不仅仅只是向孩子所要一个分数。评价孩子的好赖时,善于运用“勤奋”的指标来代替“分数”的指标。

父母还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改善自身的人格特质。考试焦虑孩子的家长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和粗暴,使孩子的精神高度紧张,容易产生焦虑。或者过分溺爱和保护,使孩子缺乏面对问题的经验和勇气,也容易出现考试焦虑。另外,有些家长本身也比较敏感、尤其是对于孩子的分数与成绩,追求完美、缺乏自信,会影响自己的孩子。因此,要想克服孩子的考试焦虑,父母自身一定要勇于改变。

第三,适当进行行为与心理训练。

家长可尝试引导孩子进行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等行为训练。

深呼吸放松法:当孩子觉得紧张时,可采取一个合适的坐姿(刚开始练习时,可以躺着),闭上眼睛,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上腹部;尽力用鼻吸气,要慢而均匀,让胃部鼓起来,同时腹部收紧,然后缓慢均匀地将废气从鼻子呼出,腹部放松;重复几次,保持一定的节律。一分钟以8~12次完整的呼吸为宜;睁开眼睛,依次活动手、臂、腿、脚,最后起身。这时你会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根据孩子的焦虑程度,每天可进行几次呼吸练习,每次持续3~5分钟。

系统脱敏法是先请孩子列出令他感到焦虑和紧张的刺激情境,根据其引起焦虑水平的强弱,建立一个等级层次表。让孩子进行放松练习,等孩子感到松弛后,家长对其进行语言提示或让其自我暗示想象第一等级(最轻微的焦虑等级)的焦虑情境,当产生焦虑体验时,再次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然后再想象那种情境,通过多次反复,最后达到对该等级刺激情境不再产生焦虑体验,然后进入下一等级,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直至完成所有等级焦虑的脱敏,从而达到最终消除考试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