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解举例论证的运用方法

2020-12-9 00:53阅读:1067作者:佚名

举例论证的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的一种论证方法。那么运用举例论证有哪些方法呢?举例如下:

举例论证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在叙述事例之后,分析论据行为存在或结果产生的原因,即对事例中的行为或结果,沿着“为什么”的思路究其根源,探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例如: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努力与成功》)

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努力与成功并不成正比。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紧扣论点,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举例论证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即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或与原条件下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例如:

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文中用“试想”“如果……不是……”的思路,对事例从反面加以剖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原论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正确性,方法巧妙。

举例论证方法三:意义分析法

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精练的语言评判事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或其所作所为的价值、意义等,从而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更有力地论证观点。例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他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舍得》片段)

文章的前两句属于必需的记叙,后两句关于高尔基“舍弃”“守住”的分析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水准,特别是最后“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一句,一锤定音,很好地论证了“舍”与“得”的关系。

举例论证方法四:比较分析法

用与所述事例在某方面相同或相反的材料进行类比或对比,从而揭示出材料的意义,发挥事例的论证作用。例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论“从谏如流”》片段)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方法五:点面结合法

“点面结合”即举例要有侧重点,这个“点”是典型代表,要确凿可靠,写得相对“详”一些,也要照顾到“面”因为一篇文章中“点”是有限的,因而没有“面”,“点”也只能是个别事物,这样会削弱说服力。所以要采用高度概括的形式,列举不同时期不同国别或一类性质的事例。例如:

慧眼识真才!有真才的人最能识别和推荐真才!(观点)“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说的是唐朝一个尚未出名的项斯,拿着自己的诗集送给已有名气的诗人杨敬之看,他一读,就认为项斯是一个真有才学的人,便到处称颂项斯的诗歌。(详例,点)鲍叔牙荐管仲,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宗泽国难当头举岳飞,熊庆来力排异议擢拔华罗庚,王亚南见微知著赏识陈景润。(概例)诸如此类,无不是真才识真才,英雄荐英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