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戈多来了》
本文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将“戈多”转化为“希望”的化身,既合理,同时又有深刻内涵,让读者似乎真正看到了“戈多”的到来。大量引用例证,既具说服力,同时又为全文润色不少。
俗话说,积淀深厚,才能引化精彩,作者凭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由“等待戈多”联想到“等待希望”。确实如此,希望无处不在,只要我们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未来,希望的曙光才会降临到我们头上,作者正是向作者阐明了选择一个道理,正因为有希望,才会有这五彩缤纷的生活,才会有这生机盎然的世界。
总的来说文章语言较优美,哲思深刻,议论精彩,纵横捭阖,给人以前进的动力。
戈多来了
荒野,枯木,秋风萧瑟,两个流浪汉在树下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他们一面闻臭靴子,一面语无伦次地呓语:“咱们上吊吧!”
贝克特,这位爱尔兰流浪的灵魂,欧洲战场孤独的行吟者,正向我们荒诞地阐释着《等待戈多》
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守株待兔的愚人,却匮乏懂得创造的智者,守株待兔似地等待希望,岂不如宋人般滑稽可笑?希望又岂是等待一下便可搭乘的?佛曰:“山不过来,我自过去”,不如,把“戈多来了”当作一种信念,一种行动前的希冀,然后扬风破浪去实现希望。
“戈多来了”——对“希望”的希冀也是《等待戈多》中浓烈希望的委婉表露。戈多是谁,谁也不知道,它表现的只是人类等待的希望只能化为泡影的悲惨现实,是上帝欲给你却又故意打破的琉璃盏;对贝克特而言,颠沛流离的流浪和逃亡生活,并且极具荒谬地挨了一刀的命运旅途中,等待也许是种生存状态……但这是他对矛盾现实的宣泄,是现实对希望潜在的呼唤。
喜欢拇指的《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烛台”时,也要“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如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鹰抓啄心,仍饱含为人类寻找光明的希望,铮铮铁骨;如逆境中矢志不渝的左丘明,太史公用人生谱写丹青史册,可歌可泣……
成龙大哥为“戈多来了”做了一个最美满的阐释:希望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人生实践,作为演员,他不仅以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演绎了精彩的人生。在国际影坛上展现出了中国影人形象。90年代后期,香港影视界中落,发哥、成龙转向好来坞发展,星爷也罕见新作上市。一些肥皂剧却大肆张扬,令人不胜其烦。贫瘠的时代,往往是出孤胆英雄的时代,成龙放弃了好莱坞的高薪挽留,联络港内一些实力演员,隆重推出了几部大片,并开办电影学校,为香港影坛注入了清新的活气,带来了希望和变更。他就是“指环王”,是香港影坛的王者归来,是中国不可或缺的“戈多”。
戈多来了。
也许贝克特也不会再安排两个流浪汉无聊地傻傻地闻着靴子等待戈多了吧。说不定他写了剧本,让流浪汉梳妆打扮好去寻找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