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鲍叔的感触最深高考作文800字
守弱守柔,识贤让贤,德利天下
同学们:
大家好。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议时说:“《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是最高的境界。”管仲有大功于齐国社稷,鲍叔是长者立德的典范。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的成功,在于力与智;小白的成功,在于命运和胸怀;鲍叔守弱守柔守本分,德被齐国。
鲍叔与管仲相交相知甚深,如管仲的兄长、陪衬,如鲜花旁边的绿叶,鲍叔无怨无悔,甘处下而不嗔。他用自己的平凡成就了管仲的卓越,成就了齐国的辉煌和齐桓公的伟大。鲍叔的形象,看上去像个敦厚朴实的齐国老好人: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他年轻时知管仲有大才、有远志,就为管仲爱财贪生的那些有点“无耻”的行为百般开脱;他理解管仲箭射小白是各为其主的无奈选择,就在新君前为管仲求情;他自知才不如管仲,就为国计主动荐贤让贤、为管仲出任齐国CEO开道让路。他荐人、让贤,不是政治上的投资投机,而是利齐国则为之,利君主则为之,自己甘于、乐于隐于幕后甚至跑龙套。认识管仲的人很多,知道管仲是人才的人恐怕也不少,但主动推荐管仲为其引路开路的人,就鲍叔一个。无鲍叔之德,则无管仲之功业,无齐桓公之霸业。
毛泽东反复强调:老实人是不会吃亏的,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习近平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要立德,不一定需要才高八斗,更需要胸怀情怀,需要对国家、人民的至爱深情。至情之人,方有至诚之心、至美之文、至善之行;至诚之心,才可以化人,才可以穿透现象看到本质。鲍叔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抱拙守下,利国利君利人,最终亦利己。
鲍叔深明守弱守柔之道,不争功名,不抢显位,“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至爱之情、至情之人,于国、于家、于人,皆如是。放得下,才握得更紧;能望远,更见当下精微。鲍叔能先谋齐国,所以能准确为君王谋、为管仲谋,并荐管仲为天下谋;也不刻意为子孙谋利益,不为自己谋美名,所以鲍叔“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故“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我的发言结束,鲍叔的成功值得我们共同深思。
高三(5)班×××
点评:这篇作文,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立意角度选得好。作者根据写作任务,选取鲍叔发言,赞颂鲍叔高尚品德,由此提出鲜明观点:鲍叔是长者立德的典范。
二、分析简洁有力。第二段简要概括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成功的原因,意在引出鲍叔成功的独特因素:“守弱守柔守本分,德被齐国”,重在强调一个“德”字。第三段为作文分析的重心,重点分析鲍叔与管仲相知甚深,他荐人、让贤,利齐国则为之,利君主则为之,自己甘于隐于幕后,推荐管仲,从而证明鲍叔之德的重要贡献:无鲍叔之德,则无管仲之功业,无齐桓公之霸业。接下来两段引用毛泽东和习近平两位领导人的论述,进一步阐明立德、守弱、守柔之道,不争功名,不抢显位,为君王谋,为管仲谋,从而成就齐国霸业,鲍叔自己也“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同时,他也赢得了后世尊敬。全文分析精要而不烦琐,理明而给人以启发。
三、结构形式变化有致。写齐桓公、管仲的作文,都是开篇说出“写作任务”,这是情境式任务型作文写作常态,本文则跳出这种写作的“惯性思维”,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文艺界、社科界委员联组会议时的论述,强调“立德”的重要意义,然后再逐层分析鲍叔是长者立德的典范,成就了齐国,成就了管仲,也成就了自己和子孙后代,也在中华文化史上传为“天下多鲍叔能知人”的佳话。这样的写作,启发我们写作不能落入“俗套”,要时时想想立意行文的“新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