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里的追梦人

2024-9-25 09:30阅读:7作者:佚名

背景故事:

几千年前的北非拥有多个大湖泊和广袤无痕的草原,后来,湖泊相继干涸消失,整个地区变成了现在的撒哈拉沙漠。它西起大西洋东岸,东至红海之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但这里并不贫瘠,作家三毛就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禁不住撒哈拉沙漠的诱惑,背着行囊走进来。她撰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正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她用原生态的语言叙述着沙漠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千疮百孔的大帳篷、铁皮做的小屋、单峰骆驼和成群的山羊。由于年少读书时有过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她对痛苦非常敏感,总是用温暖的眼神注视着这个封闭而残酷的世界,一个对当地人来说平凡而真实的世界。他们就这样祖祖辈辈自然而然地生活在这大沙漠中,安详而平静地面对着生老病死。

翻开《撒哈拉的故事》,你看到的是一本讲述生命历程的书——途中会感到孤独,却绝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诚。这便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它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态度去看待生命、面对每一个人的人生——自由、豁达、洒脱不羁。

作品关键词:

●热忱

《白手起家》讲述的是三毛如何一点一点把她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和荷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温馨的家的故事:她到对面的垃圾场拾来旧汽车外胎,里面填上红布坐垫,拾来不同的汽水瓶,涂上印地安人似的色彩……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的撒哈拉,两个人能活得如此乐趣横生,正是源于她对生活的热忱。

●质朴

《结婚记》显示了三毛与荷西公证结婚的简洁——新娘的结婚礼物是一块骆驼头骨,并且要走很远的路去结婚,普通人大概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吧,不过,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说,这份礼物带来的快乐是金钱难以比拟的。

●善良

《悬壶济世》这个故事主要讲三毛做医生,帮邻居看病的经历。因为面对当地人的病痛,她无法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于是她用黄豆治疖子、用维他命来治营养不良、用葡萄酒来使母羊生产后残留的衣胞脱落、用指甲油来帮人补牙齿,荷西知道后,“吓得全部头发‘刷一下完全竖起来,像漫画里的人物一样”。 如此种种,看似率性而为,实则是以生活经历与书本知识作依托,背后更是一颗爱心在驱动。

名家解读:

三毛的人生观影响了我整个童年,我想变成像她一样的人。

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是读者想成为的自己——从小就不是在“乖顺”的压力下,做别人要求她去做的事情。

读过书以后,一见到“沙漠”这个词,我脑子里弹出的形象就是三毛。我想到她每天行走到沙漠的边缘看日出日落,生命渐渐和沙漠融为一体。心头涌动的,不止是爱与喜悦,还有永恒的孤独和不死的恐惧。那一刹那,我忽然理解了对我童年影响很大的作家。

——蒋方舟

三毛是这样深情的人,她的爱恨情仇真实而有温度。你看得到她的柔弱,她却告诉你她的勇敢坚韧;你看得到她的不谙世俗之事的姿态,她却告诉你她将她的温柔给予了撒哈拉这片土地和这里的陌生人;你看得到她活得自我,可她却把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尊重和大爱,勇敢地交付给了她热爱的地方。

所有这些矛盾的概念,在三毛的身上契合在一起,让她成为不可复制的存在。于是,她就在那里,遥远得好像彼岸。但只要我们细细体会,她其实可以贴得很近,因为她的心至纯至净,是一个人该有的人性底色。

——“吧啦原创文学”公众号主编 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