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玩,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唐诗。
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本破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生命里第一首诗。
我还不识字,母亲念一句,就跟着念一句,像堆积木似的,把一首诗完整地堆砌在小脑袋瓜里。
就是这二十个似懂非懂的字,敲开了一扇鸟语花香的诗意之门。
吃过晚饭散步时,我们会把白天背熟的诗背给父亲听,“欲穷千里目”,砰,我把一粒石子踢得远远的,“更上一层楼”,追上去踢得更远,痛快地,砰!
少女时期,我曾买下自己第一本词选,《三李词选》,选的是李白、李后主和李清照。这三位诗人的词选都是感伤的情调,这使我耽溺于眼泪与自怜。
有个同学整日是开心的,如同阳光下的银杏树,哗啦哗啦,一阵风过就闪着细碎的笑声。她很惊讶于我的落落寡欢,有一次我生日,她在卡片上抄了首诗给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里面的忧愁呢?追悔呢?为什么既不怀念远去的朋友?也没有年华老去的无奈?为什么这首诗读完,竟对生活有了好多喜悦的情绪,让我忍不住想出门去,感觉一年四季的风花雪月,感觉活着是一种幸福。
从那时我就意识到,诗词的世界何其广阔,绝不只是提供多愁善感而已。
遇见困扰或烦恼时,不求神问卜,我习惯翻阅诗。那些诗人从不吝惜以他们的生命故事,给我们人生启示。
一年四季,你喜欢哪个季节?
王国维是春天的拥护者:“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从古到今,人们企图用各种方法留住青春,然而,最好的回春术其实不假外求,只要我们心中的火种不熄,便能滋生出一片草原。
司马光在初夏的客邸中,见到了金黄色的花:“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他将这花视为夏日的力量。人生走到夏季,约莫都能寻找到自我,发现值得去奋斗的目标了。有明确方向的人,就像是艳阳下的向日葵,可以尽情绽放。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一方面收获自己的耕耘,一方面还能欣赏别人更高的成就,不张狂,不嫉妒,正是學习悠然的好时机。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白居易邀请朋友前来饮酒的诗。下雪之前的气温,酷寒砭骨,然而,诗人却在红泥小火炉上暖着美酒,哪怕走到生命的冬季,仍不能割舍所有生之欢愉。
这些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多愁善感的情意,更多时候还有心灵与智慧的启发。我们必须有一首,或是几首诗,要放进人生的行囊里,足以抗御这诡谲多变的人间。
我常想到童年时,背着诗,踢着石子,在黑夜里畅快地奔跑。
让我们一边念一首诗,一边把挫折和烦恼踢开,还给自己一个鸟语花香的好时节。
(珠珠摘自《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