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默认最新

美文美句

  • 下午五点,忽有敲门声响起,原来是阿姨前几日见我在微信朋友圈嚷嚷想吃包子,亲手做了一袋送来,我拎着那袋刚出笼的包子,迫不及待地拈一个开吃,葱花还是绿的。
  • 面对环境的变化,大自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敏感与丰富,用心感受你就会知道如何爱护它,迪拜建造摩天大楼和新城的时候,对一波一波的海浪冲击。
  • 早听说泰州早茶有名,这次有机会来到留芳茶社吃早茶,这里桌椅清洁,窗外柳丝依依,河面宽广,早茶前后上了12道早点,其中。
  • 读黄永玉的一篇文章,这样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黄永玉问沈从文:“三月间杏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是杜鹃叫。
  • 初寒的夜晚,在乡间曲折的道路上,我加速疾驰,车窗外芒草萋萋一路绵延,车窗内热泪开始无声地滴落,我只有加速疾驰。
  • 信念不能依靠空谈,必须由知识和技能来打出真正的根基,最近重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同时又在看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两者一对比。
  • 收音机也好,皮包也好,自行车也一样,世上没有不会坏的东西,“反正已经用很久了,换个新的更划得来,”或许这就是当今的世道。
  • 大自然真是个了不起的画家,春天便是她的得意之作!她在大地这幅宽大的宣纸上,姿意地挥洒着心中的豪情,于是,河里流动着蓬勃的生机,山上孕动着绿色的生命。
  • 进入冬天,北方的树木,大多叶落了,枝枯了,枯了的树林,不再被浓荫遮蔽;枯了的树枝,光秃秃的,生硬如铁,倔强地望着天空,那种枝杈疏落的景致。
  • 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涵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
  • 鼾声,如果是大学舍友的鼾声或合租伙伴的“雷鸣”,那可能是吵得你睡不着的噪音;但是,如果打鼾的人是你的亲密伴侣或者是你的家人。
  • 最早发现自己有词语洁癖,是很多年前,第一次听朋友说起“美金”这个词的时候,“我这个表,是在友谊商店买的,500美金,”他说。
  • 底蕴是一种蕴涵,面对小草,你并不随意去践踏它,而是绕道而行,因为你的心中始终洋溢着的是一片葱笼的碧绿,而并非萧索的枯黄,这便是底蕴,走进一片小树林。
  • 赖显增,一个人过,只有40多岁,无残无疾,半傻不傻,在贫困户中是一个特例,没有通水、通电,危房也没有改造,我第一次去看他时。
  • Hey,没有去过天文馆的女孩:今年鬼使神差地和同一个人,夏天去了海洋馆,秋天去了天文馆,这两个地方不曾在我的游玩计划内。
  • 我估计每个人都尝过味精,尤其餐馆做菜都要放味精,对味精过敏的人,只能特殊的跟餐馆说“我不要放味精”,但是不放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