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到的一条街》作文1000字
作者采用了常见而实用的记叙角度楔入题目。漫步一条小街,“见到一条街”。为避免单调,拉来一个“老同学”陪同;虽然是“我们”漫步,“我们”所见,但视点、感受都落实于“我”。
虚实相间,点面生辉。虚写昔日小街,实写今日小街,以虚衬实。概括叙述街面的生机勃勃,的确是“见到”了“一条街”;具体叙述街上的一个摊,描述摊上的人,以此揭示街上人的坦率、赤诚、热情、勤奋。
记不清是第几次走在这条街上了。
先前,每每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记得街上零星地摆着几个小摊,几个挑担的用他们那低哑的声音叫卖着,显得那么清冷、单调、寂寞。偶尔有人走过,但也是匆匆忙忙的。
现在,我和老同学又漫步在小街上,领略这小街的风味了。一湾河水,好像拉开一匹淡绿的锦缎,绕进市区,装点着小街。这里,沿街摆满了一长溜儿商货摊。一网袋一网袋的菱角,散着一团清香,够醉人的。鲜嫩的白藕,碧绿的青豆,白净的茭白,绯红的萝卜,紫色的扁豆,土里土气的山芋,色、香、味俱全,丰富多彩。还有那装着烟酒肉蛋的大篮小篮,盛满香菇的筐筐担担。鳞次栉比的小商店,还不时见着富有意味的幌子:一面黄色的酒旗;杂货铺前挂着几根古怪的烟杆。密密层层的人群摩肩接踵,笑声、说话声、叫卖声、摇铃声,远处的气笛声充满了整个空间,这街,这景,真有点目不暇接了。
我们东走走,西逛逛。
突然一股特异的香气扑来,把我们吸引到了槐树下的人堆边。一群人围挤在通红的烤架前,一块块仿佛还滴着血的生羊肉,被串在一根根竹签上,搁上烤架便发出吱啦啦的响声。那火红的炭火,那一颗颗渗出的油珠,那周围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尤其那小孩缠着妈妈要吃羊肉的扭劲儿,更有那飘满半街的香气……一切都显得和谐、自然,真是趣味盎然。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得意地进行着这一切,接钱、找钱、边烤边递,还不时用嘴吹吹火,哼几句小调。我迷惑了,年纪轻轻的干这一行,不觉失脸面吗?嘎巴嘎巴。看着那些人一口一口的咬着,我们也感染了。我那位老同学叫他烤了十串。我从没吃过这个,十串,这要多少钱?不到一分钟,便烤好了。我吃着,热辣辣的,感激地看了卖主一眼,他又在烤,那么专注。忽然,他的一高一低地走路打起了我对他的注意,原来他是……我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我们给了二元钱,“不用找了”。他吵架似地一把抓住我们:“不要让我太不好意思了,少一分不给,多一分也不给,等着我给找钱。”这一抓真把我们抓懵了,有这种生意经吗——多给他钱,反而惹他生气了?
我抓紧了找的零钱,目光从他那宽厚的背影移向周围的环境。我忽然发现,这里的街道都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没那么多拐弯儿的巷子,沿街的房屋简洁、不啰嗦,古老的木楼显得那么经济、坚固、实际,还有这里的人是多么坦率、赤诚、热情。
“我们去吃碗拉面吧。”老同学又拉着我说。“不,我已吃够了。”“怎么啦!”她盯着我。“说真的,自吃了那几串羊肉串,我就觉得再吃不下什么了,那火辣辣的味,一直在我心坎上。”我注视着她。
我们都沉默了,就这样在小街上徘徊。这仅几百米长的小街似乎还在我们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