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方能致远议论文作文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世人皆知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夫人杨绛比钱钟书出名更早。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希望借此安心治学。《杨绛文集》出版时,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个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根据上面这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准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淡泊方能致远议论文800字
淡泊方能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题记
世界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而那些智者之所以能够善待名利,是因为他们有着一种常人不及的品质——淡泊。钱钟书夫妇以他们的“仙家法宝”独步世界,这法宝便是他们对待名利的淡泊情怀。
没有美丽的彩虹,没有绚烂的云霞,淡泊是固守纯静明丽的一方晴空;没有争流的船舸,没有戏水的海鸟,淡泊是处子般平静的一湾海域。淡泊,是一朵清纯的夜花,总在无人问津的境遇里优雅地抽芽绽蕾。它是诸葛亮草庐里的茶香,它是姜太公垂钓的直钩,是梭罗郊外的木屋,是陶潜篱前的菊花,是苏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淡泊,还可以是一盏清灯如豆,一卷书香惬意;也可以是一杯香茗醒神,一管短笛悠扬。淡泊,就是清净而非清高,修炼而非苦练,自信却不自负,失意却不失魂,优雅而不忧伤,孤独而不孤单。淡泊,并不是非得远离纷繁的市井,走向田园牧歌式的乡村,而是闹中取静,处喧嚣但不慕繁华,在红尘但不陷烟云,居短巷却怡然自得,住漏室却心房飘香。心中藏的是松柏的静谧,而不是林海的嘈杂;立志做的是勇跃龙门的鲤鱼,而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
因为淡泊,直刺青云的高山成就了伟岸的身躯;因为淡泊,身处幽谷的百合繁衍了生命的花期;是淡泊,使雄师当上万兽之王;是淡泊,使天才登上创造顶峰。
“几卷好书消永夏,一窗江水送流年。”这样的淡泊是一种优雅的韵致。“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的淡泊是一种禅意的空灵。“我不卑不亢,在灯火阑珊的地方,做自己的帝王。”这样的淡泊是一道维美的风景。淡泊者淡看功名并非无视功名,淡泊者追求成功并不狗苟蝇营。淡泊者卧听风雨,静赏明月。心存芥蒂的人不会淡泊,老谋深算的人不会淡泊,急功近利、欲壑难填者与淡泊无缘。
淡泊是理性的领悟,是灵性的升华,是心灵的敞亮,是视野的拓展。淡泊在蓦然回首的追怀中,在悠然心会的禅意里。情趣每每在淡泊的从容中一展风采,创意也往往会在淡泊者的闲适里翩然而至。淡泊是生活意趣的尽情挥洒,淡泊是生命积极的生存状态。
想起冰心老人的诗句:“浮躁的人啊,请把一切私心杂念推开!要学会等待,让世界静静地向你走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拥有淡泊,像钱钟书和杨绛先生一样,放飞心灵的羽翼,聆听心的驿动和低语,拥有一份完善高尚的人格。
淡泊方能致远高中作文立意分析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本题我们可以用“关键把握法”来审题立意。所给材料的关键句就是“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希望借此安心治学”,这里有两个比喻性的说法,一是“隐身衣”,二是“清水”,只要找出这两个比喻的本得,考生就可以得到作文的准确立意。对“隐身衣”的理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专心治学。由此可以这样立意:低调淡泊;沉潜专注;拒绝喧嚣名利等。对只做“清水”的理解:不浮夸。由此可以这样立意:拒绝炒作;保有本真。只要是围绕此二者来立意都可以认为是合适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谈从实际出发的、只谈隐居、躲避世俗而不涉及沉潜专注的则属于偏题或跑题现象。文体上看,本题要求记叙文或议论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作文情况,选择一种自己善长的文体来写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