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点拨:身居高位,却坚守着朴素无华的本质。她内心的丰富和强大,就是她最华美、最奢侈的饰品。质朴的她不仅用政治才华征服国人,更用自己简单的生活理念,成功当上了韩国的总统。
- 素材适用话题:精神与物质、外在与内在、质朴节俭、外在的奢华无关人生价值
朴槿惠当年在韩国西江大学读书时,身边的女同学都想极力把自己打扮得时尚而新潮,不是身穿超短裙,便是体着喇叭裤,唯有作为韩国“公主”的朴槿惠穿着十分土气,以致身上很难觅到一点时代气息。

一天,同学忍不住问她:“你这么土的衣服是在哪里买来的?”
“不是买来的,”朴槿惠从容而自信地回答道,“是把我妈妈穿旧的衣服改小的,没花一分钱。”
平日里,作为总统的朴槿惠很少佩戴项链,如出席重大活动,的确需要佩戴时,也只戴一串很普通的珍珠项链,与华丽的“奢侈品”相去甚远。而且,朴槿惠从不穿外国品牌和本国名牌服装。受其母亲陆秀英影响,她服装的布料都是由青瓦台的生活助理去东大门市场采购回来的,然后由韩国一些不怎么知名的普通服装设计师设计制作而成。传统、朴素、得体是她一贯的着装标准。
很多韩国民众觉得她的生活很“苦楚”,但朴槿惠认为自己很富足,她说:“从小,我的父母就身体力行地教导我要做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保持本性,因为人死后是什么都带不走的,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什么是属于‘我的’,无须在乎那些‘身外之物’。”
沧海横流,岁月荏苒,富足皆随风而逝,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只有精神的富足,任斗转星移历经千秋万世而光彩依然。
倚窗东南,琴声渺渺,在梅香氤氲、群鹤傲立中,林和靖一袭白衣悠然浮现在我们面前。管他功名利禄,管他荣华富贵,他只在山间明月、江上清风的朴实中觅一份闲适,诗意地栖息。心灵在清贫中澄澈,在恬淡中升华。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物质条件只不过是为心服务罢了。那草庐,刻画着他清贫的印迹;那梅香,散发着他人生的高贵。他携鹤挽梅,给爱慕荣华的人以有力而无声的嘲讽,是精神的富足踏着无穷的岁月在璀璨夺目!
物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精神的富有则是一种心境。
谢绝三项桂冠,季羡林老先生潜心于学术,在燕园中诗意地栖居,享受生命的美好。十年“文革”,动荡不已,牛棚里辛酸多,物质的清贫并未销蚀他的锐气,磨灭他的精神,他于艰难耕作中写出《牛棚杂忆》,病房虚弱时翻译出《罗摩衍那》。他像一朵小花,在贫瘠的土壤中散发芬芳;他似一滴溪水,为大海的浩瀚贡献一份力量。曾经的红衣少年,而今的白发先生。在良知与精神的感召下,甘于贫苦的季老写下道德文章,温暖世人的心房。
画家凡·高,徘徊于金黄的稻田,游荡在黑夜里,没有人明白他心头的阴霾。生活穷困潦倒,没有卖出一幅画,在清贫中度过一年又一年,然而他的灵魂依然在激情中燃烧,似向日葵在炽烈地绽放。他用精神的支撑撞击生命的乐章,涂制页页斑斓,黯淡了贫穷。
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面对贫穷时的麻木与自卑。颜回安于陋巷,孔明安于草庐,苏轼安于赤壁。只因他们超然物外,他们的精神超越了思想,成了一个精神贵族。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须透彻地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贫穷,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在贫瘠的土壤上开出一朵娇艳的花,作为一个精神贵族,灼灼燃烧,芳菲一生。
- 范文评析:此文写得层层深入,稳健大气,运用古今中外多位名人的事例进行论证,内容翔实,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