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宁波天一阁作文800字《雨中的天一阁 》

2022-8-23 01:12作者:考生阅读:466

雨中的天一阁

暑假,我去了一趟宁波天一阁,那天,不巧下起了雨,爸爸说:“天一生水,雨中游天一阁肯定别有意趣。”

天一阁,天一生水。

因了这场雨,游人稀少,古朴的青砖甬道上,纤尘无染,泛着泠泠的光。这雨,似乎有种神奇的魔力,屏蔽了一切世俗的声息,让人心中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只觉安详、熨帖。(加入抒情句,为神游天一阁创设背景。)

苍劲的松柏,松针葱茏,每一根都尖锐有力,向外伸展,仿佛有一股凝结之气要喷涌而出。高大的天一阁在雨中静默着,一任风雨洗尽楼阁上的尘埃。同样静默著的,是正襟危坐的范钦铜像。范钦,这位天一阁的开创者,用一生坚守,造就了一个藏书传奇。此刻,他依然坚守在这里,手抚书卷,目光看向远方,似乎在等待谁,又似乎在送别谁。(进一步渲染一种“静默”的氛围,以范钦铜像的目光为切入点,自然转入对历史人物的遥想。)

雨帘深处,似乎有一位老人清癯的背影,他长衣布鞋,正缓缓地登上天一阁,楼门徐徐开启,一卷卷藏书列阵恭迎,老人喜不自胜,发出了“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的惊世之叹。这位老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浙东学派领袖黄宗羲。黄宗羲以他的学识和名望征服了范氏所有的禁律,成为第一个登阁读书的外姓人。自此尘封已久的天一阁宝藏的光华便直冲霄汉,为世人景仰。文化,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发展自己,焕发生命的光彩。(对黄宗羲登阁的场景描写作了一些删改,使语言更精练,同时在段尾加入议论点睛,承接上文“文化需要坚守”这一语意,延展出“文化需要开放”这一结论。)

雨水一滴滴地顺着屋檐滴下,顺着沟渠流转。天色陡然一沉,豆大的雨点凶猛地向天一阁扑来,将阶前的绿苔砸出一个个坑点,浊气升腾,茫茫雨幕中,几个小偷拆墙窃书,一群盗贼撬开了藏书楼的铜锁,为首的那个叫薛继渭的偷儿,贼眉鼠眼的脸上正洋溢着得意的神色。无数的古本、孤本躺在泥水中,被当作废纸论斤出售,只换回几枚泛着油光的铜板。而这只是苦难的开始,凌厉的天火与战火面目狰狞地纷至沓来,天一阁藏书一时间损毁大半。(对天一阁所遭遇的灾难作了一些删改,以薛繼渭为典型,突出强调愚昧对文化的毁灭作用。)

一阵风来,雨势渐弱,时不时有工作人员巡查展柜,整理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浩劫的天一阁得以重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赎购、捐赠、抄录等方式,流散的阁书得以合浦珠还,如今的天一阁更是焕然一新,成为国人的文化高地。

文化,唯有传承,才能烛照后世,而文化自觉才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内驱力。(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各界对天一阁图书的抢救保护工作,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顺理成章地指出“文化需要传承,且文化自觉才是实现文化传承的内驱力”,使全文文脉贯通,主题集中。)

小雨滴答,我和爸爸坐车离开天一阁。透过车窗,回望青松古柏掩映下的天一阁,像一张用油润的老镜头拍出的颇具年代感的旧照片,这个繁华都市里的文化奇迹,仍将低调地续写传奇。(结尾不仅首尾照应,还能收束上文,展望未来:这个由范钦创造的,一代代有识之士传承的文化奇迹,还将续写传奇。使文章余味绵长。)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