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谯玄传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答案及解析: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 C.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 注: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玄(人名)”“绣衣使者”“节”“风俗”“诛赏”“事”“王莽”“使者车”,虚词“为”“而”,再结合本句意思:当时大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是绣衣使者,手持天子符节,与太仆王恽等人分别巡视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自行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统摄朝政,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句子可以断开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故选A项。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或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
- B.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微服私访”之意。
- C.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 D.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的考试方式。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 注: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说法错误,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故选C项。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
- B.谯玄希望皇帝心怀天下,爱惜身体,对后宫中的嫔妃给予同样的宠爱。
- C.谯玄曾一度被升任为太常丞一职,可后来因为给弟弟服丧而辞去了官职。
- D.谯玄被儿子出钱赎回性命后,为保性命,隐藏于田野,直到去世之日。
- 注: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隐藏于田野,直到去世之日”说法错误,“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指谯玄隐藏田野,直到公孙述去世之日。故选D。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
- (2)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
- 答案:(1)臣听说天子禀承上天,继承祖宗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继承人更为使人着急的。(2)以后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连续聘他去做官,他都不去,公孙述于是派使者准备了礼品召他去。
- 注: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继”,继承;“延”,延续;“嗣”,继承人;“莫”,没有人。第二句关键点:“僭”,超越本分;“诣”,到……去,在这里意译为“不去做官”;“乃”,于是;“征”,征召;“之”:他。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年轻时好学习,能讲解《易》、《春秋》。他在州郡任职。成帝永始二年,出现了日食的灾异,于是皇帝下诏书要各州举荐一名敦厚朴实而又谦让、有品行有道义的人。州府举荐谯玄,谯玄到公车,策问应对成绩优异,被授任为议郎。
皇帝开始设置期门,多次微服外出。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谯玄上书劝阻说:“臣听说天子禀承上天,继承祖宗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继承人更为使人着急的,所以《周易》有子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原则,《诗经》吟咏子孙众多的幸福。现在陛下的继承人没有确立,天下的人都在注目,然而陛下不去考虑社稷之计,一心想着微服外出的事情,恩爱宠幸用在使人惑乱的人身上。臣私下听说后宫皇子生下而不能养育。臣得知以后很忧伤,心中十分悲痛,私下片刻不忘忧念国家。希望陛下想着天下极端重要,爱惜自己像金玉般的身体,对后宫中的妃后给予同样宠爱,保存无穷的幸福,(这样的话)天下的人都非常欣慰。”当时国家多次发生异常灾害,谯玄经常陈述灾异的变化。但他的意见却不被皇帝理解接纳,所以谯玄长久地滞留在郎官的位置上。后来调任太常丞,因为为弟弟服丧辞掉官职。
平帝元始元年,出现日食现象,平帝又下令要公卿大夫们推荐敦厚淳朴、敢于直言的人。大鸿胪左咸推荐谯玄到官署去应对策问,谯玄再次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升为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要选拔八个通晓政治事务又能推行教化风俗习惯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手持天子符节,与太仆王恽等人分别巡视各地,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自行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统摄朝政,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改名换姓,私下逃回家中,就此隐居起来。
以后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就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他;如果谯玄还不肯出来做官,就赐给他毒药。太守于是亲自捧着文书到谯玄的家里,说:“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谯玄仰头向天长叹说:“唐尧是圣明的君主,许由还是把做官当作耻辱;周朝的武王最为贤德,伯夷为了不做官宁愿挨饿。他们都是那样的人,我也是那样的人。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于是接受了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出了血对着太守叩头说:“现在我们国家东面有很厉害的敌人,军队四面出动,国家和军队的费用不是经常充足,我愿意拿出家中的一千万钱,来为父亲赎去死罪。”太守替他向公孙述求情,公孙述听了之后答应了。谯玄于是在乡间隐居,一直到公孙述死。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无穷之福,天下幸甚。”时数有灾异,玄辄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咸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贪赍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巳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