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邀请函,可以美到什么程度?

2022-8-29 00:05阅读:1087

今天,我们在忙碌中想聚一聚,往往会打个电话,发条微信,邀请几位好友,约好时间地点,到时候见面就行。

但在没有电话和微信的古代,邀请朋友聚会就需要早做准备,虽然麻烦一点,但古代文人用别致、高雅的邀请函,给聚会这件事增添了不少诗意。

01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镠,从贩卖私盐开始,南征北战,最后独霸一方。但事业的成功并不影响钱镠的浪漫基因,他一如既往地宠爱妻子,为我们留下了“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典故。

钱镠的妻子戴氏,每年寒食节都要回娘家,祭奠祖先,陪侍双亲。那一年,戴氏在娘家一住就是几十天,从春天住到夏天,让钱镠思念不已。怎么让妻子早点回来呢?钱镠看着葳蕤的草木,各色的花朵,提笔写下一封家书,末句云“陌上花开,君可缓缓归矣。”

你看,作为吴越君主,人家钱镠没有呵斥妻子“怎么还不回来”,也不说“我想你了快回来吧”,而是说:“亲爱的,你看,我们一起走过的小路,花都开了,每次走过,我都会想,如果你在我身边一起赏花该有多好。你愿意的话,就回来吧,回家也不用着急赶路,不要累着,一路上边走边看,慢慢走,欣赏啊!”

你看,这样一封邀请函,不仅能感动他的妻子,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只要还有汉语,就有陌上花开的香气,就有缓缓归矣的优雅……

02

与钱镠用浪漫的诗意秀恩爱不同,大诗人李白的粉丝汪伦,为了邀请李白到桃花潭作客,竟然不惜“撒谎”,他写了一封邀请函,其中写道:

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

先生啊,您喜欢游玩吗?春天来了,我们这儿几十里桃花林的桃花都盛开了!先生啊,您喜欢饮酒吗?我们这里新开了万家酒店,咱们俩来个一醉方休吧!

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谁能挡得住这般诱惑?李白当然更是“心向往之”,他兴致勃勃地赶来,却发现被“骗”了,原来这里没有十里桃花,只有一个“十里桃花潭”;这里也没有万家酒店,只是酒店老板姓万。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李白的兴致,他和汪伦很快成了铁杆好友,痛痛快快玩了几天,临别前,写下了那首千百年后中国人依然开口就能背诵的诗篇: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03

50岁那年,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的杜甫,终于在成都有了自己的住所。他刚刚搭好草堂不久,就有叫崔明府的县令来访,对于人生地不熟的杜甫来说,这是何等的荣光。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崔县令来的那一天,草堂周边,春水荡漾;蓝天之下,群鸥纷飞。为迎接贵客,门前的花径,第一次被扫得干干净净;紧闭的柴门,第一次早早地打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住处离闹市太远,没能多为您准备几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几壶老酒招待。不过我还有一位老朋友,就是隔壁的若肯邀请隔壁的老张头,如果您不嫌弃,我就隔着篱笆喊他来一起再喝几杯!

县长来探望,杜甫竟然想让隔壁的老头作陪,放到如今,至少应该想办法邀请街道办事处主任啊!不知道崔县长会不会生气,我想不会,因为那毕竟还是唐朝。

04

一个冬天的傍晚,暮霭沉沉,云朵眼看着厚了起来,看来晚上要有一场大雪。白居易生起火炉,拿出新酿的美酒,想起老朋友刘十九,于是写下一首诗,让小僮去邀请。

这位在家排行十九的刘姓朋友,叫作刘禹铜,就是我们熟悉的《陋室铭》作者刘禹锡的堂兄。古人常常用一个人在堂兄弟之间的排行来代称,刘禹锡是“刘二十八”,怎么样?能看出非计划生育时代的家庭结构吧?

话说刘十九正在家中闲坐,发愁如何熬过冬日长夜时,就接到了白居易的邀请诗,打开一看,上面有四行小诗: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能饮啊,当然能!为什么不能?刘十九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兴高采烈地向白居易家赶去,半路上,纷纷扬扬的雪花已经开始飘摇飞舞了……

05

元代的虞集邀请熊少府来赏花,他说:

南阜小亭台,

薄有山花取次开。

寄语多情熊少府,

晴也须来,

雨也须来。

随意且衔杯,

莫惜春衣坐绿苔。

若待明朝风雨过,

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熊少府,老朋友,能在花开的季节里,和你在一起,看山花烂漫,我的心里也是阳光明媚;能在春风和煦的山间,和你在一起,轻松自在地饮酒聊天,我对生命充满了感激呢。

我也相信,接到我的邀请,不管是阴天晴天,雨天雪天,你都会赴约,因为我把你当作知己,对我,你应该也有知音之感吧。

这熊少府是谁,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一定是个性情中人,接到这封信,他一定会不管不顾地赶来。

06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里,写探春邀请宝玉去秋爽斋。他怎么写的呢?是这样写的:

娣探谨奉二兄文几:

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

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

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風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此谨奉。

这真是一封别致的邀请函。形式就很美,是花签上的,应该是唐朝的才女薛涛在成都浣花溪用桃花水特别制成的那种粉红色的信笺吧。

内容尤其美,“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则是两个典故。“棹雪而来”是说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事,“扫花以待”则是杜甫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化用。

试问,探春送这么一帧美丽的邀请函,宝玉又怎么能不欣然前往呢?

07

初夏将至,小荷已露尖尖角。最后一则是清人吴锡麒邀请张船山来家做客,曾写下的一句极美的句子:

园中荷花已大放矣,

闹红堆里不少游鱼之戏,

惟叶多于花,

浑不能辨其东南西北耳。

倘能来,

当雪藕丝,剥莲蓬,

尽有越中女儿酒,

可以供君一醉!

我园中荷花盛开,更有新鲜的莲子莲藕,还有女儿红好酒。不知君可否赏光,来园中一醉方休?

08

上面这些,都是文人之间的相邀,普通老百姓之间,更多的可能是吆喝一声:“今晚有好酒,一起喝个够啊!”不过,如果是青年男女之间,依然有很优雅的邀请语。

郑板桥有首《竹枝词》,写的是一位乡村少女对心上人的邀请:

湓江江口是奴家,

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

门前一树紫荆花。

土墙茅屋,因为门前一树紫荆花变得美起来。去这样的农家小屋,又有这样一位少女煮茶,此生还有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