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的故事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个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另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
晏子到城门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请你去禀报楚王,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进去。”
侍卫急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问道:“齐国的人一定不多吧?”
晏子反问道:“何出此言?齐国仅国都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齐国的街市里,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谓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既然如此,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国家的国君若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的国君若是不明礼的,就只好派像我这样的不材之人做使臣。”
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这位齐国人是劫匪。”
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橘子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但是如果到了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虽然树的叶子与原来的橘树还一模一样,但是却再也结不出能吃的橘子来了。这都是因为水土的差异造成的呀。”
接着,晏子摇摇头说:“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
晏子使楚的道理
晏子使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即使面对强权的威势,也要维持自己的尊严,善用我们的才智勇敢面对难关,走出困境。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不可貌相,晏子虽然身材矮小,但是才智不凡,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通过一番唇枪舌剑的对话,显示了晏子的敏捷思维和犀利辞锋。楚王的恶意侮辱和晏子的机智反击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恶意捉弄人的人,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