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没在课本上涂过鸦的同学不是好厨子。在你天马行空地给那些古人添眼镜画胡子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画像的来历呢?
故宫的南薰殿在清代储存着五百八十多帧古代名人的画像。南薰殿始建于明代,乾隆十四年,乾隆帝检阅内库,发现其所藏画像多斑驳脱落,就让工部把画像重新装裱贮藏于南薰殿,称“南薰殿图像”。这些画像有轴有册,共计一百多件。一般来说,宋以前的帝王像是宋人摹绘唐人的,宋、元、明三代帝王帝后图像大体和各朝相近,应是当时宫廷画像高手奉诏命而绘。其余历代圣贤名臣图像,除极个别外大都是明朝画家所绘。但因为体制问题,这批画像几乎没有名款,因此作者是谁难以考证。
不过这不重要,课本图像谁会关注作者呢?因为南薰殿图像设色精良,作者又去古未远,所以往往成了课本和博物馆插图的首选。我们的课本编者如果没有在南薰殿图像里找到某个人物,往往就会转而求向《三才图会》!这套书非常有趣。全书十四门一百零八卷,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无所不包,所以取名“三才”。整套书有图有文字,真正是详细又好玩。想穿越到明代的,看一下它绝对不会错!
当年王圻王思义父子为了《三才图会》可是耗了十多年,所以这套书里的插图量非常惊人。拿《人事》卷来说,但凡历史上稍微有点名气的人,父子俩都给他们做了画像。不过因为工作量确实太大,所以画工次了一点,以至于有人吐槽“很多名人看上去脸都长得差不多”。其实《三才圖会》的史料价值还是非常大的,许多汉服爱好者复原衣冠形制等都要参考这套书。
可是李时珍到底长什么样?郭沫若提供给蒋兆和的除了“晬然貌也,癯然身也”八个字和明代的衣物资料,再也没有其他了。上面催得急,蒋兆和只好用自己的老丈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作模特,然后,就有了这幅广为流传的李时珍像……
不管怎么说,蒋兆和的人物塑造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于是他又接下了一系列画古代科学家的活儿。包括但不限于:刘徽、张衡、张仲景、一行和尚、孙思邈、郭守敬等。最出名的是《杜甫像》,据说是以自己为模特画的。
不管怎样,除了帝王将相们,课本上许多古人的肖像都不是同时代的人创作的。换句话说,都是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也真是难为这些画家了……
(摘自微信公众号“六尘”)
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爱尔兰作家王尔德
【适用话题】创作;艺术;想象与现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