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对来自不同角度的复杂信息进行收敛、聚合,为信息的归属树立一个明确的“靶子”,这是一种由面到点的内聚式思维状态,又可称为内敛思维、集中思维。
对单一素材进行发散思维分析所形成的价值点,并不都是合理或最佳的,而且在用时也不可能全部涉及,因此需要进行筛选“聚焦”,尽可能从对关键要素或隐含要素的分析中,找到全佳或最新的方案。
例如对诸葛亮,一般同学都认为他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公正执法挥泪斩马谩。而另一些同学则认为,马谩失街亭罪本当斩,但诸葛亮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他犯了不善用人的错误。他为马谩“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且在用人方面感情用事,结果既误了马谩性命,又误了军机大事。这样的新见解、新结论,也就有可读的亮点。但更有人针对此素材提出“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这一观点,这是聚合思维的结果。它否定了“只相信别人”或“只相信自己”的狭隘片面观点,从全面整体的视角思考问题,得出新颖的结论,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对手中掌握的多个相关素材,也要学会聚合思维,找出相关要素,或并列,或正反,或层进,以便在素材运用时产生“合力”。例如下面两则素材: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天,学者许衡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前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就问许衡:“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迁腐:
“现在兵荒马乱的,管它是谁的呢,说不定这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
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一位木匠做桌子,正面背面做得都很光滑。别人问他:“背面别人又看不到,为什么做得这样光滑?”他说:“别人看不到,我看得到!”
上述两则素材中的关键人物及其言行,共同指向“良知”、“诚实”这一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