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与财富作文800字《于善中盈己,于行中悦人》
自古以来就有慈善与财富的缠绕关系,也有行善是建立在自我基本满足的基础上还是且行且施的激烈争论。私以为,二者并非对立。于善中盈己,可以使自我有所收获;于行中悦人,方能建构起“美美与共”的大同社会。
不可否认,自我生活保障是否基本满足是慈善行为的波动因素之一,倘若个体始终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行善有时可能确是妄谈。但物质的支撑并非对慈善的限制与束缚,善大善小,皆为美谈。事实上,行善的关键因素是我们的价值观与内心的选择。行善是雷锋乘一趟火车,做一路好事;行善是特岗教师华晓娟呕心沥血,只为让大山里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这些善举也许并没有让受助者得到太多物质上的帮助,但足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质”的丰盈与慰藉。由此言之,以饱满之善心施力所能及之善举,在清晰自我定位的同时播撒人间善念,亦在无形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余秋雨曾说:“我的生命主调,将由一条条路来绾接。”而这道路的基点便是个体的内心。身处郁喆隽笔下的“单通道社会”中,人们面对只进不退的机械化模式,常为物质与功利化所裹挟。面对倍速的时代变换,人们时常感叹自我保障的艰难,甚至以经济能力的匮乏为借口,刻意疏远与善行的联系,乃至光明正大地逃离“善”的境界。在我看来,我们不应将“行善”二字狭义化,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持正确的价值观,行助人之举,便可构筑大爱人间。
无论是物质上的善行,还是不经意间的微笑、举手投足的关怀,皆为美德。当个体融入群体中,便是长江“摆渡人”秦大益27年如一日摆渡的坚守;是重庆山火爆发,人们各尽所能、迎难直上的众志成城;更是河南遭遇水灾时,多方驰援的大爱无疆……善不论大小,只需源自真心。善源于涓流,来自八方,汇聚一堂。
于善中盈己,于行中悦人。我们怀自觉行善之心,以润物泽人之行,成悦心达人之美,于你我之中存“善”之温情,于人世间耀“善”之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