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中国面孔
2020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20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以“中国面孔”为关键词的2020届天津高考作文试题,在命题形式方面采用“提示材料”与“核心话题”相结合的材料作为命题形式,在命题内容方面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立德树人、家国情怀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阐发议论,保持了天津一贯的命题思路。但是结合高考改革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2020年天津作文试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辨析能力的考查,这种思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辨析论述范围。话题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人物形象以及“2020年春天”等词语都将论述范围指向“抗击疫情”这个社会焦点问题,但是,“走过”“新的思考和感悟”等词语明确了论述范围应当拓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第二,辨析论述方式。话题材料列举了一些具有家国情怀的个人和群体形象,目的在于给考生提示写作思路,考生在组织材料时不能继续列举各种人物的事迹,而要分析出业绩中体现出的品格、精神依据,这样才能够提升到“分析型”作文的高度。
第三,辨析论述主旨。从各种抗疫英雄的身上,人们更多地感受到“奉献精神”的感召力量,容易形成论述主旨上的思维定式,题目中“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塑造‘中国面孔’的你和我”一句中“共同”“你和我”提示我们,立意视角应当由外向内,挖掘出“奉献精神”与“责任担当意识”相结合的主旨。
2020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发现隐藏在材料中的写作线索,判断写作的重点。这则材料表层最突出的语意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所记录的中国人物,杜甫、屠呦呦、医务工作者、快递小哥等,这些人物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那么第一个线索就是抓住形塑的落点在哪里。“形”指外在的面孔,和“形”相对的应该是“内在精神”,那么文章写作的第一个着眼点应该是“中国面孔”之下的中国精神与民族品质,要求考生对中国精神进行自我阐述与讲述,比如克己尽责、勇于担当等,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中的已有的中国精神,要有所补充有所深入。
材料的第二个线索是怎样走过了“2020年的春天”,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考生要思考在此疫情下中国有怎样的举措,这种举措代表了什么。所以,文章的第二个着眼点应该是全民一致的中国举措,代表了中国人众志成城、其利断金的团结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中国可以战胜一切来自自然的和人为的危难。
材料的第三个线索是对“中国面孔”的思考、感悟与文体之间的联系,与思考对应的是写作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真实文体如随笔、评论、杂文等,与感悟对应的是写作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真实文体如人物特写、微型报告文学、散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