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表现
焦虑是一种伴随某种不好的事件即将发生的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感,严重的焦虑行为表现为恐惧。目前,学生出现考试焦虑心理相当普遍,这种不良心理障碍将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甚至身心健康,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就可能成为学生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对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考试焦虑表现有哪些?
1、思维迟钝,健忘
注意力障碍,即无法集中注意力;感知障碍,如视听困难、灵敏度降低,甚至错误的测试要求;记忆障碍,即平时背的东西记不住,但一旦出了考场就能记住;思维迟钝,思维混乱。
2、失眠、食欲不振
其实所谓考试焦虑,就是我们身体的紧张程度超过了应付考试所需的正常紧张程度。因此,在身体方面,可能会出现睡眠不好、食欲不振、手脚冷汗、心跳加快、肌肉紧张、疲劳、流感样症状甚至头晕等反应。
3、情绪焦虑波动很大
当孩子面对考试时,身体会处于一种适度紧张的状态。这种适度的紧张会给当事人适度的压力,从而激活他的神经系统,使他保持良好的兴奋水平,更好地应对挑战。但当这种紧张过度时,就会出现情绪激动、惊慌失措、脾气暴躁、无法控制等现象。
4、逃避和躲避
这是考试焦虑者错误的自我保护机制。有的考生可能在考前就复习,成天地玩,有的可能干脆说:“今年自己不在状态,等明年再考吧。”如果考前对考生必须参加考试的要求有所放松,或考生觉得有可能逃避考试,他们就会出现更多的逃避行为。
考试焦虑怎么办?
1、指导孩子将“焦虑”转变为“兴奋”
例如,面对即将而至的期末考试,家长可以对孩子这样说,期末考试结束,寒假就到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许多事,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家长如能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情绪去代替消极的焦虑,孩子的焦虑则会减轻,会出现兴奋状态,这样将有利于考试正向发挥。
2、家长给孩子深情的拥抱
当孩子出现考试焦虑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每天拥抱一下孩子,给到孩子一定的能量和温暖,这样也有利于减缓考试焦虑。不过,家长拥抱孩子的前提是亲子关系和谐密切,如果亲子关系不和谐,家长拥抱孩子则容易诱发孩子更大的焦虑。
3、考前模拟考试环境,减轻对考试的敏感性
这也是为什么中高考前会有一模二模三模的模拟考试,其实就是通过不断的模拟考试真实环境、压力、做题难度等,让孩子提前适应和调节。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建议孩子考前做几套模拟卷,或者在作业中注意时间等方式,适当加压力帮助孩子适应。
4、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父母鼓励孩子用心学习,但要让孩子明白:分数只是代表对过去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代表你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无论你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的大学,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地方。分数高低就更不能说明什么了。
5、教孩子进行自我暗示
“我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出水平,我充满着信心”,这句话在考试前5天,每晚默念三遍。平时脑海里一旦出现考不好的意念时,就用这句话把它压下去。考前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充满信心的自我暗示,以期发挥最佳竞技状态尤为重要。甚至能达到“急中生智”、“妙笔生花”的境界,考出平常情况下无法达到的水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