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之后的后果
溺爱是一种直接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爱,这种溺爱一旦形成,对孩子的影响将非常严重。在每个家庭里,或多或少都存在溺爱孩子,溺爱本意是使孩子幸福,可却害了孩子一生,也害了自己,到老了又抱怨孩子是白眼狼,不孝顺。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之后的后果?
1、以自我为中心
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在孩子玩耍时如出现矛盾,马上上前保护并不问其缘由。长此以往,孩子往往追求的是自我满足,不去考虑他人感受,不明是非,缺乏责任感。
2、不能适应学校教育
在学校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为所欲为和任性,如果受到老师批评就会不服气。作为溺爱的家长往往会找老师理论,使老师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权威性,会更加不遵从老师的教导。作为父母长辈我们要爱孩子,但是溺爱则属于一种畸形的爱,也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爱。
3、脾气暴躁,做事不计后果
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习惯了父母家人对自己的百依百顺。所以,只要孩子遇到稍不满意的事情,便会仗着这份疼爱变得恃宠而骄,进而乱发脾气脾气、大哭大闹。
除此之外,很多父母也见不得自己的孩子遭受半点委屈和挫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替孩子解决,时间一久就会让他们养成做事不计后果的坏习惯。在他们看来,不管自己创下多大的祸端都没有关系,因为父母会出现替他们解决的。
4、缺乏吃苦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
备受家长溺爱的孩子都有以下相同的特征:不热爱劳动,稍微干点家务活就会喊苦喊累,自己的衣服、上学时背的书包、吃饭的碗筷等等,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需要父母准备好。
这样的孩子虽然在生理上会发育成熟,但心理的发育却明显不足,所以这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在长大之后我们便称他为“巨婴”,因为只有婴儿才会资格享受父母为他们准备的一切。
5、做事爱谈条件,缺乏主观能动性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便会向孩子承诺各种奖励。殊不知,这样的奖励虽然能够起到一定激励作用,但同样也助长了孩子做事谈条件的坏毛病。
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养成一种家长提出条件—接受—完成任务模式,孩子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便会随之下降下降。甚至在以后,家长必须向他们提供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时,他们才愿意去完成这件事。
6、耐挫能力差
无论孩子有何要求,家长立刻马上就去满足,这样会令孩子觉得不管做什么很容易得到,缺乏为生活奋斗的体验!长期的纵容会导致孩子耐挫能力差,稍微有点存折便没有勇气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