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优秀范文赏析《依赖人工智能,我们何以“智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普及越来越广,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在生活与工作中,它能为我们解决许多问题。那么,是否说明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呢?
答案是否定的,相反,我们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多!
纵然科技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它终究难以代替人类的大脑。它解决问题,依赖的是自己庞大的数据库以及海量的计算,从而得出一个最符合常理的答案。这个答案充满了理性,同时又是如此的普通而机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言:“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在于某个人物的一念之间。”历史不会按照机械的模式进行,它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偶然性,一些人的天才便足以将历史改写。倘若让人工智能推演中国历史,想必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便要变为列强的长期殖民地,古老的东方文化也要面临断流。因为它符合最理性原理或一般性原理,但它不会创新,更不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何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事实证明,在时代的分岔中,只有人类中的杰出者才能够做出“异想天开”的独特选择。
依赖人工智能解决问题,会钝化人的能力,一旦出现它无法解决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引发无数的问题。在面临一些能够轻松应付的情况,人会因此懒于思考;可一旦出现难题,失去了思考能力的人,将不可能解决它。如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习惯性依赖人工智能的人,很难将其摆脱依赖,进行独立思考,也就变成了新时代的“行尸走肉”。如此这般,问题只会越积越多,在某一次人工智能答案不尽如人意时,想必会全面爆发。
答案的好坏,最终需要人与社会判断,人工智能所能给的,仅仅只是一个答“答案”。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这只能靠拥有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得出结论。倘若人人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解决问题,这也说明他们失去了这种能力那么问题,自然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解决了。人工智能写不出李白的浪漫,给出的永远是他的影子人工智能想不出毛泽东思想;给出的只会是苏联经验的强行应用;人工智能看不透大千世界,给出的只能是浮光掠影。所以,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靠人类智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