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人工智能优秀作文含点评《从问号到惊叹号 》

2025-10-3 22:04作者:考生阅读:10

本文标题以标点符号为喻,寓道理于形象之中,不仅富含理趣,而且令人耳目一新,以妙语解颐。同时,标题也堪为作文文眼、微剧透,作文主要内容即论述如何通过发问,进而学习思考,促进人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前行。作文摈弃常见的模板化、套路化的分论点式结构,以缜密思维和严谨逻辑,大体运用起承转合思路行文,渐次深入,其进愈深,而其见愈奇。尤其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就是从问号到圆满的句号,到惊叹号的过程”“对‘泱泱华夏,何以中华?’的追问,才有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等文句,神驰古今,堪为大情大理,历史洞见,令人服膺。

正如《南方周末》所说,人们指尖在屏幕间滑动的距离,比双脚走过的路程还远。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内事不决问百度,外事不决问谷歌,万事万物皆可问AI……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时代,问题越来越少。(开篇“点击”材料,引用时评金句,罗列现象,概述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人们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

果真如此吗?人工智能,始终是机器、钢铁和元件,而智慧、思想、情怀,来自于生命与人生,成于体验、学习、思考、创造。小小芯片,存储了海量信息,人工智能能够回答的问题,多为前人已有的知识,多为常识,不啻于“巨大的硬盘”(王开岭语)和海量信息的图书馆,无法获取新知,与思考、探索、发现无缘。(紧承上文现象、话题,深入剖析,揭示人工智能的实质。)

可怕的不是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很难想象,身处日新月异的时代,问题越来越少,甚至没有问题,该是怎样可怕的光景?“ChatGPT取代的是马还是马车夫?算法会控制你还是解放你?”,身处人工智能时代,对这一时代之问,我们在乐观以待的同时,也应秉烛忧思。倘若孩子们不再有“十万个为什么”,不再有异想天开的甚至脑洞大开的问题,想象力、创造力就会逐渐泯灭。倘若人们不再有“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的天问式浩叹,怎会有今日大国重器的追星逐月?(围绕“问题越来越少”这一话题,在引发思考的基础上,运用假设论证,论述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因此,生活中、学习中,我们当庆幸无尽、无数的问题缠绕、困扰你。疼痛的地方,会结痂成最硬的鳞,同理,问题使你在愤悱之中,寂然凝虑,沉潜思考,求知日新,博学多才。人类社会发展亦然:正是因为对“觅渡觅渡渡何处?”的历史之问,才有南湖烟雨中的小船,井冈山的星火,和春天里的故事;正是因为“泱泱华夏,何以中华?”的追问,才有前无古人的中国式现代化……而这些,都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无法回答的。只有用如炬的目光,思考的大脑,前行的脚步,才能回答。大道至简,人类前行的历程,就是从问号到惊叹号的过程。无数问题,寄寓着憧憬,承载着梦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启迪召唤着人们格物致知,穷原竟理,求索前行,将一个个问号变成一个个圆满的句号,乃至惊叹号。(从个人发展到人类历史两个层面入手,正面立论,渐次深入,论述发问的重大意义。)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没有问题,就没有求知欲,学习力、思考力就会降维、钝化、乃至丧失。一个人认知圈的半径越大,圈外则有更为浩瀚的未知世界。因此,乐学善思者,对问题当好之乐之。在不断发问、审问中,在“以中有足乐者”的思考中,精进自我。(联系现实,揆诸当下,指出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更应学会发问、审问。)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尤须永葆有可贵的好奇心,以问题驱动思考,才能佩戴“人”的勋章和尊严,不被物化。一个民族、国家,只有善于思考,在解决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中,探索前行,才能行稳致远!(引用金句,重申观点,总结并收束全文。)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