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泄玉,灵动若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人若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便如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没的危险。上帝造人,繁衍万世,生命中不是只有你,还有他、还有我。人之为世人,也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记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他。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的阳光也会更灿烂。

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手中书,杯中酒,生活的曼妙让人陶醉。风和日丽中咀嚼悠然,暴风骤雨时笑傲黑暗。辛酸和痛楚,幸福和安康,经过岁月的沉酿,徜徉在心灵的最深处,沉甸甸的。蓦然回首,发现满地的落英缤纷,原来风景一路都好。
曾经,想要做一个豪放不羁的文人,行走在羽扇纶巾之间,在落花中独立,看微雨中飞燕,绿柳如烟中墨笔生香,只求在宋代那华美的锦缎上留下自己韵短而味长的一笔;曾经,也想学易安凄柔忧婉,随手斟杯清酒,便能盛满离人的眼泪,书页间慢曲清歌,便道尽万古痴情。
春天,吹响了万物生命的序曲,润物无声,随后春把生命传递给夏天;狂风暴雨,汪洋中生命经历了抗争,于是夏又把生命传递给了秋天;百川灌河,天高地迥,生命逐渐呈现出了金黄,成熟地弯下了腰,带着一种不刺眼的光芒,生命被传递到了冬天;风雪中,生命在大地中涌动,即使到了最后,也要“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生命的传递,传递中的生命,在这里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更没有悲伤。就这样,岁岁年年。
广豪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如怨是子规的哀词。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高级的和谐,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语言沟通万籁,让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
春天给了鲜花一扇门,于是,在鲜花的争奇斗艳中,也填补了自己寂寞的空白;黑夜给了星星一扇门,于是,在星光的闪烁眨眼中,也融化了自己的冰清和肃穆。清泉给了鱼儿一扇门,于是,在鱼儿的惬意游弋中,也增添了自己的生机和情趣…….常留一扇门,常存一片心,“双赢”不是问题。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意气,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在蝶的眼里,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里,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的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的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成就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曾记得,儿时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流下了辛酸之泪;曾记得,情窦初开时席慕容的诗打开了女孩子隐秘的内心;曾记得,在一片沉思中被余秋雨先生带着走了一段文化苦旅;曾记得,在卡西莫多独眼的注视下审视内心的良知、美与丑的天平;曾记得,在《边城》似幻如梦的歌声中摘得大把厚实的虎耳草……上帝仅仅给了我一次生命,我却要在书中偷偷地双生。
童年是一扇树叶的门,门内有蓝天碧水,有绿树红花,有母亲轻轻的歌谣,有我们流逝的天马行空。那个时候的我们像三月的风筝,一头系着母亲,一头向往高高的蓝天。手里的风筝在空中缠绕飞翔,映着我们儿时天真的笑靥。
王湾有诗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水有水的飘逸灵动,但始终只有一种单调的蔚蓝;山有山的沉稳厚重,但是一年四季以不同的迷人风景展示山的风采。活泼的有单调的一面,安静的有精彩的面孔。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映衬,单调和精彩的变幻,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在青山间探索,在绿水间行舟,如在画中游。
千载兴衰风雨,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在那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
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绵延叠嶂的山里是花的世界,五颜六色的野花竞相在盛夏的季节卖弄着自己的妩媚,尽情地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仿佛要把它们短暂的生命全部都化作沁人肺腑的馨香,弥漫着,奔涌着,紧紧地包裹着群山和贫穷的狗吊岩村。
人,作为万物之灵,悲壮地栖息于苍茫大地之中,用心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用信念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人之所以有诗意,是因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显着人性的美丽。
唐时的风,吹动了多少公子的飘飘白衣;宋时的雨,打湿了多少女子的发警。那是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他们正痴仰着那张张沧桑的脸、期待祝福的脸、渴望热切的脸。
当雄鹰选择蓝天时,它知道只有蓝天的广博才能给予它搏击长空的机会;当鱼儿选择流水时,它知道只有流水的澄澈才能展现它鱼翔浅底的一瞬;当水选择大山时,它知道只有山的雄伟才能装扮出它的灵动窈窕。于是,雄鹰回报以双翅;于是,鱼儿回报以腾跃;于是,水回报以苍翠雄浑。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者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的生活。
小船升起云帆,横济沧海的航程中难免会有风吹浪打;小树初有新芽,茁壮成长中难免会遭遇雨雪风霜;小溪向前奔流,一路上不止有泉水叮咚,也会有险滩漩涡。
春蚕死去了,但它留下了美丽的蛹;花儿凋谢了,但它留下了丰硕的果实;小鸟飞走了,但它留下了美妙的歌声;我要飞向理想的彼岸,追求更高的梦想,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世界偌大但我们都该有自己空留的天地,因为这才是一方真实的土地,只为自己耕耘播种,也只有自己才能收获金秋。有时候我们总会忙碌得忘了自己最能施展抱负的“空白",而脑子里满是厌倦的单调统一。我们的天地自己应懂得珍惜,懂得播种,懂得期盼,收获秋天。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有人说,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有人说,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和"之关键在于“安”。“安”者,安定和谐也。家之安,则户纳千祥;国之安,则国运昌盛;宇之安,则万物和谐。安者,和之本也。故曰:“以安为本,以和为贵"?
为爱撑起一支长篱,我要踏着丛飞的步伐,去寻找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要带着从飞的灵魂,去抚摸一张张期盼的小脸;我要携着丛飞的翅膀,去放飞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
怀念以前,季节总如歌行般低吟。当春来到时,就有“桃之天天”的景致;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小时看通俗小说,得道之士—比如吕洞宾之流——出场,常吟两句出场诗日“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后来知道,他的诗中便有“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的句子。若是佛门的高僧,则常吟“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乾坤”。气魄大得很。
季节变迁,人世沉浮。在微凉的午后,静静地坐在室内,燃起一炉沉香屑。帕斯卡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在我手中慢慢翻阅,时间仿佛走得很快,任思绪在不停地飘荡.……
当你案头放着一杯饮品,手中捧着一卷书本,听着耳边沙沙的翻书声,闻着丝丝淡淡的书墨之香时,何等惬意,何等安详,何等舒畅。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要有这样一种心态是多么不易,多么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