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担当话题高中作文素材

2025-10-7 12:06阅读:22作者:何淑而

大国担当素材一

习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讲话

2024年11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在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

第一,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建设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以绿色丝绸之路引领,为数字丝绸之路赋能。第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建设好全球南方研究中心,继续支持发展中国家,深化减贫、粮食安全、数字经济等各领域务实合作。第三,支持非洲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了未来3年中国同非洲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并为此提供资金支持。第四,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中方决定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支持继续举办二十国集团发展部长会,并将继续主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第五,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第六,支持二十国集团开展造福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支持设在北京的二十国集团创业研究中心工作,支持各方在数字教育、博物馆数字化、古籍数字化等领域开展合作。第七,落实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行动计划”,同发展中国家加强追逃追赃、拒绝腐败避风港、反腐败能力建设等领域合作。第八,中国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已经宣布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选自“新华社”2024年11月19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从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中可以看出,中国作为G20的重要成员,敢于迎难而上,直面问题,反映共同呼声,着眼未来,坚定不移地履行大国担当,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大国担当素材二

修复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保团队在行动

目前,中国已与柬埔寨、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吉尔吉斯斯坦等多个国家合作开展了文化遗产修复项目,让多个国家文化遗产的文明信息跨越时间长河不断传承,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护了人类文明精华。

1998年,受柬埔寨政府邀请,我国派出文物保护团队参与吴哥古迹修复工作,先后成功修复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两处遗址。2019年,柬埔寨政府又将吴哥遗产核心——王宫遗址交给我国开展第三期修复项目。在中柬双方20多年的精诚合作下,璀璨的吴哥文化遗产正在重现昔日峥嵘。

2015年尼泊尔发生强震,整个九层神庙建筑群被严重损坏。我国选派文物修复团队开展九层神庙的修复工作。中国工作队克服重重困难,与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使用和修复原有材料,最大限度保护和保存九层神庙原有的文化与历史信息。经过近5年的整修和复原,九层神庙建筑群再现雄姿。尼泊尔总统班达里称赞道:“九层神庙项目将尼泊尔古老宗教艺术与中国现代修复技术相结合,对文物采取保护性的修缮,值得学习。”

2016年缅甸地震,造成他冰瑜佛塔等数百座佛塔、佛像受损。应缅甸政府邀请,我国选派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队赴缅甸开展他冰瑜寺遗址修复及考古勘探工作。

(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1月2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各国的文化遗产是本国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也是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推动文明平等交流互学互鉴的宝贵资源。中国以全球文明倡议为指引,坚定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积极开展海外文化遗产援建,为保护人类文明精华作出了中国贡献,助力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国援建海外文化遗产修复的务实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实力,彰显出胸怀天下、共促发展的大国担当。

大国担当素材三

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贡献

2024年,中国在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同时,坚持践行多边主义,积极与国际伙伴分享绿色发展经验,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力量。

2024年11月26日,中国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隔30年野生东北虎重回长白山腹地,标志着野生东北虎栖息地进一步扩大。

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批准中国的6个地质公园。中国科学家卢琦因在防治荒漠化方面所作贡献获得联合国最高级别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际湿地城市”“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中国各地近年来获得一个又一个国际认证“绿色头衔”。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红树林面积增长的国家之一。2024年11月下旬,中泰红树林共同保护示范区在泰国攀牙湾国家公园揭牌,两国海洋部门在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中国企业承建的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2024年9月顺利并网发电。作为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个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全面投运后,预计每年能向电网输送约480吉瓦时清洁电力,满足20多万户家庭用电需求。

(选自“新华社”2024年12月27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中国着眼于全球共同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付出大量的努力,担当中国生态责任。

精彩时评

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引领

2024年的世界,变乱交织。展现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新时代中国携手世界各方,以穿云破雾的思想力、言出必行的行动力、挺膺担当的引领力,高擎起人类和平发展进步潮流的旗帜。

聚焦发展,引领开放合作的时代潮流。这一年,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从持续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到进博会、链博会佳绩连连……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决心不变,始终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这一年,中国新能源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乘着班列、巨轮驶向一个又一个国际市场。从非洲到拉美,一座座智慧港口、光伏电站,一个个联合实验室、数字技术合作中心,一条条绿色能源动脉、物流通道……顺应世界经济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中国经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为全球发展开拓新空间。

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今日之中国,已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1100多个项目,惠及多国民众。

“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中国牵头成立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启动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计划,同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奏响多极化世界文明进步的动人乐章。

新时代中国正以引领时代的责任担当,推动百年变局向着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演进。

(选自“新华社”2025年1月1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