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2卷嫦娥六号优秀作文《步履不停,拓荒原野》

2025-10-11 16:32作者:吉林考生 阅读:6

在众多面貌大同小异,甚至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这位考生用散文笔法娓娓道来的作文,显得别开生面。开篇以现实生活中的短视频扣住考题作文材料,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是精巧的构思。“我”的思绪的潮水在文字中铺展:从对月亮、火星的“探秘”,到诸多可为探索“未来之境”榜样的英模人物,再到AI、柯达和微软的正反例证,作文形散而神聚。字里行间充盈着激情,跳荡着青春的活力,这篇敢于突破考场作文模式、冲破议论文套路的作文带给阅卷老师和读者与众不同的感受。

“我国的‘天问一号’成功抵达火星,即将执行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开拓更加遥远的深空……”手机上的短视频传来这样的旁白。上一次听到类似的消息,还是新闻中报道“嫦娥四号”挖掘月壤、探求月亮背面的奥秘。端坐在沙发上的我,不由思索起永不停歇地探求未知之境的意义。

早在唐朝,便有人面对高悬的明月设想——“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从20世纪起,中外航天人开始将千古的幻想变为现实。进入21世纪,中国人加快了“探月”的脚步。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2024年,“嫦娥六号”月背“采矿”。二十多年来,中国航天人不断探索,永不停歇,向“不可能”发起挑战,随后又注目于火星,揭开了探索太空系列工程的序章,并且把这场太空之旅的终点站命名为“未知之境”。其不竭的动力,是相信行者无疆,虽远必至。而“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此刻,思绪飞回到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掸掸书架上的灰尘,总会发现曾经激励过自己的那些名人传记。是为了唤醒国人而弃医从文的大家鲁迅,是高位截瘫仍挑战自我的张海迪,是那些溢满家国情怀的“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不仅行走在已知的大道上,更勇于踏上探索未知之境的小径,最后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成功的终点。人类的劳动和创造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其原因也正在于此。AI擅长在设定好的程序下按部就班地工作,而人更愿意在未知的世界里肆意奔跑。柯达集团在数码相机的浪潮面前仍固守胶卷制造不知变革,最终只能黯然离场;微软在互联网初露锋芒时即向未知之境打响第一枪,故而至今仍声名显赫。人就应该带着探索“未知之境”的渴望和热情奋力前行、永不停步,这样才会发现一个个叫人击节称奇的世界。

当你拉开遮掩房间的窗帘,让阳光透过,望向蓝天的时候;当我们开始握紧时代的舵轮,开始规划未来成功的路线的时候;当我们注目一个个未知领域,对探索未知充满渴望的时候,我们知道,宇宙无边无际,探索也无远弗届。诗画的传奇美在留白,而人生的意义在于探索未知之境的神秘。人生的尽头并非只是循规蹈矩的成功,不妨踏向广袤的原野,探索未知的世界,也发现并塑造出不一样的自己。

合上家里的电闸,收拾好行囊,向熟悉的房间告别,打开门,我们去寻找一个灿烂的夏天,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的青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