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这个词不应该随便用,我从没见过天才。所有的好成绩都是靠努力得来的,我不比别人聪明。我最大的特点是自信,我总是做好计划,按照计划一步步努力。刚上高三,我就定下总分702分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我自信的基础。张超杰,2006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692分)考入清华大学。

张超杰在谈到学习经验时,他说:“我在学习上没有开过小灶,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这次高考考得好,只能说是运气好’。”
在谈到针对各科的学习方法时,他说:“我最喜欢物理。可是,整个高三阶段,做得最少的也是物理习题。我不敢做,一做物理题就放不下了。每攻克一道难题,那种成就感什么都代替不了。有一次,我拿到一套物理模拟试卷(共10份卷),不到三天就做完了。”
张超杰高二、高三时的班主任姬超老师说:“张超杰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用功的,但他是把智力与勤奋结合得最好的。”
在说到高三如何缓解压力时,张超杰认为,多学习,只有学的知识多了,才能让自己充满自信;对自己有信心了,压力自然就没有了,学习效果就好。他说:高三时一定得对自己充满信心。”
班主任姬老师认为,张超杰这次能够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就是因为心态好。
他说:“超杰胜在心态好,才让他在高考时完全发挥出了自己平时的水平。他性格虽然有点内向,但他自信而不张扬,对自己认定的事情,非常有信心。”说到这里,姬超老师讲了一件事。
原来,张超杰进入高三后,参加全郑州市第一次质量检测,他考了新郑市第二名。春节过后,学校又组织了一次考试,一向成绩稳定的张超杰却只考了全班第五名。
姬老师不禁为他担心起来,就找他谈话,张超杰却只是很平淡地说“正常”,接着他冷静地分析道:“因为假期看课外书比较多,几乎不看书本知识,这样一来,对书本上的知识就生疏了。相信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成绩自然会赶上来。”
姬老师看着他分析原因时的那份冷静,感觉到他比同龄人要稳重许多。果然,到了二测时,张超杰就考了郑州市第一名。
进入高三后,日渐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同学们或多或少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此时,你应该像张超杰这样,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日本教育家田崎仁分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时,认为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心。许多同学学习效率不高,是因为心灵经常被消极的情绪所占满,整天想自己的不足和弱点:“无论如何努力,还是在班上的中下水平。”“别人考试时都不紧张,只有我紧张。”“考砸了是因为自己笨,考好了是由于运气好。”在这种自我怀疑的心态的困扰下,压力会不期而至,导致自己一遇到困难,就会感到恐惧,就认为自己不行,没有能力解决而选择放弃。
相反,那些自信的学生却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己经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干得不错。”“我有理由为自己取得的现有成绩而自豪。”每天找一找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接纳自己,肯定自己,鼓励自己,相信自己。在自信的心态的激励下,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1.自我暗示法
积极的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同学们在考试前应多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经常对自己说:“我平常知识学得扎实,考试会成功的。”“我对自己做什么很有信心。”“我感到比较轻松。”……
江苏省文科状元网建容说,高三时她每天都在纸片上写“等着我,北大”“今天我又向你靠近了一步,北大”等诸如此类的话暗示自己,然后大声念几遍,把纸片折成翅膀的样子,放进自己最喜欢的盒子里。
2.自我比较法
有时与别的同学相比,你会觉得自己的进步比别人慢,容易感到灰心,一灰心就有压力。你不妨尝试改变一下比较对象,和自己比。与他人相比是横向比较,与自己相比是纵向比较。与自己相比,学会鼓励自己,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
另外,还要认识到他人的态度只能为你认识自我提供参考。有些同学常常以别人的态度(如老师、父母、同学等的态度)来决定如何认识自己。比如,在某次考试中,某个同学考了个好成绩,老师表扬了他,他顿时觉得信心倍增,而在另外的考试中失败了,他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或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态度是很不可取的,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影响自己的心态。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只要你自信地坚持下去,相信终有一天你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