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初,不要把学习目标定得太高,不要期望在短期内会把成绩提高上去。很多同学往往把目标定得太高,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我们应该从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开始,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实现,以不断的进步来提高学习的信心,最终实现大目标。扬政雨,二零一五年内蒙高考理科状元(702分,含加分),考入清华大学。

15岁那年,扬政雨像所有的高一新生那样,满怀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平媒高中。
由于来这里上学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各个初中的尖子生。所以,扬政雨在入学考试时,他的成绩并不理想。起初,他没有太在意,以为只要像在初中时那样上课认真听课,课下认真完成作业,成绩就能赶上来。
但是,高一的学习并非像扬政雨想的那样简单,尽管他仍然像在初中时那样努力学习,成绩却并不突出。
“再难的事情,总会有解决的方法。”扬政雨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地寻找学习方法,他相信,如果方法正确,再加上不懈的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上去的。
扬政雨认为,上高中后,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而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都给出了很高的要求。
除了上面的两点,扬政雨觉得最为重要的是要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以前上初中时,他学习的目标是要考上重点高中,那时的竞争对手无非是周围中学的学生。而到了高中,学习目标成为要在高考中考取理想中的大学。而入读名校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的尖子生。这么一来,他的竞争对手不但变多了,而且对手实力也难以估计。再加上老师和周围的同学经常在耳边灌输高考的重要性,这让他感到了很大的学习压力。
“要想让学习成绩提上去,就要激发自己学习各门学科的兴趣。”扬政雨想,除此以外,还得想办法克服学习压力。”
扬政雨为了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他会在学习之余选择科普类的书籍来看,之所以选择这一类型的书籍,是因为这类书不但能够帮助一个人形成正确的科学观,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科学素养,让人理性地认识世界。
由于扬政雨从小就喜欢看书,他经常会被书中的那些知识所吸引,随着他涉猎的科普类书籍的增多,他开始对身边的许多现象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读书的爱好和习惯,让他对自己所学的各门学科也产生了兴趣。在他看来,每一门学科就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只有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去学、去研究,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妙之处。
在学习中,扬政雨正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论证推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逐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逻辑更加缜密。当然,他也很享受这个过程。而那些压力,在他的学习过程中都渐渐地消失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万事万物,唯有经历过磨砺才能实现价值,绽放光彩。扬政雨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在学习上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高二期中考试时,他的总分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在这之后,高中期间的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他常常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而且一直都是整个年级的领头羊。
当高考后的扬政雨回想高中三年紧张的学习生活时,他感言充实而又快乐,并说道:“高中三年是人生中重要的三年。在这充满挑战的三年里,我们要在学习和做人两大方面做出努力。通过在高中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责任感,这份责任不是对父母负责,而是对自己负责。我相信这份责任感将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
有了这份责任感,我们才能在拼搏中茁壮成长。”
在提到学习方法时,扬政雨说:“我觉得要对各种形式、难度的题型进行尝试。因为简单明了的题能够增添做题信心,中等难度的题能够拓宽解题思路,而难题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信念。要注重分门别类,将错题类型进行总结,有重点地进行练习。我自己喜欢做一些难题,解答难题时也许要花上二十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但解题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思路、坚定思路的过程,大量的运算磨炼了自己的心性,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要求自己在一次次的运算中更加细心、更加沉着冷静。一旦解题成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次解题的成功,更是一种成就感和自信心。”
扬政雨的数学老师季老师说:“扬政雨这次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是在情理之中,获状元属意料之外。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使他的学习并不枯燥,我在课堂上讲课时,能感觉到他一直在用眼神和我交流,他会认真思考我抛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在头脑里高速地寻找答案。当我和学生们做同一套卷子的时候,他甚至比我做得都快。也许就是因为这股认真劲儿和聪明劲儿,所以他的学习效率很高、成绩很好,而踏实、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也使得他能一直保持很稳定的成绩。有时候真的觉得,优秀在他身上更像是一种习惯,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邱建梅是扬政雨的语文老师,也是他的班主任。邱老师说:“扬政雨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是个很有思想的孩子,学习刻苦、思维灵活。他上课比别的同学听讲认真,课下也不忘巩固学习。”
在谈到高三减压时,扬政雨认为,要多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没有时间去感受压力了。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会让学习不再枯燥。接着,他补充说:“其实学生只要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就好,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高考是大家都要经历的,但不是全部,高中三年收获的不仅仅只是分数,更是三年历练和成长的过程。”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呵护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他的这句话堪称是教育界探索学习兴趣的至理名言。的确,兴趣是同学们产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中注意力的主要原因。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同学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对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把学习当作一件痛苦的事情,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014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状元刘德斐认为,兴趣很重要,作为学生,千万不要把学习当作负担。在她看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她在学习中感到有压力时,就会去学自己喜欢的学科。她说:“数学是我的强项,每当解出一道难解的数学题时,心中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就会油然而生。”
上高三后,同学们在面对来自学习的压力时,不妨用这种兴趣转移法来应对压力。那么,如何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呢?
当你感到学习是一种压力时,可以运用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具体的做法如下:
1.有压力时,可以换一种学习方式
当你感到有学习压力时,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等你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压力自然就消失了。这时你再学习其他科目,效果就会好很多。
2.用快乐的心态来学习
学习时,尽量把自己所喜欢的学科的愉快心态,转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用肯定的语言来告诉自己,比如,“其实学英语就像学语文一样有趣”“我一定会把英语学好”“这些单词我很快就能背熟”等。你可以在心里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慢慢地,让自己在学习不喜欢的科目时也会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