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与无败作文800字《以无为有为之沃土,孕育无败之硕果 》

2025-10-11 15:35作者:哈密二中阅读:8

本文亮点颇多。既体现在对“无为”“有为”辩证关系的精彩解释上,也体现在对汉文帝、汉景帝、当代耿彦波例证的引述和分析上。甚至就连提出“无为”之说的老子,也被拿来分析了一番,证明其提出“无为”学说,其实是泽被后世、利在千秋的一次“有为”。当然,作文在叙耿彦波之例时似乎说得有点绝对。为何动用年财政收入的一半来修缮“王家大院”是正面的实绩?如果作者叙例能更有针对性和侧重点,也许作文的说服力会更强。

老子曰:“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无疑是一拉一踩,引起了人们的争论。但是,在争论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明白,何为“无为”,何为“有为”。

无为是让我们顺应自然,而不是毫无作为。顺应自然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一种大智慧。昔年汉文帝与汉景帝,在位于西汉初盛之时,天下安定,但苦于匈奴作乱,为祸一方。难道他们没有扫灭匈奴的志向,不想像先辈一样开疆拓土?并不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想做到这些。但是天下初定,虽人民已安居,但国力尚薄弱,一旦发起战争,必豪取钱粮、强征士卒,一方山河会更加支离破碎。若不顺应自然,恐“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所以他们没有取征伐之道,不是怕担责、嫌麻烦,而是明了休养生息更合天道。他们的“无为”,是为了壮大国力,以图日后更大的“有为”。

有为是让我们追求卓越,而不是独断专行。有为是有前提的,一是要有足够的本钱,二是所行之事顺应时代。二者缺一,便是独断。耿彦波市长,被人们称为中国第二个焦裕禄,他是当代杰出的“有为”者的代表。他曾在数地任职市长、书记,每次都大兴土木,只为建好一个有特色的城市。2000年,他在年财政收入只有一亿元的灵石县,耗资5000余万元,依据当地风土文化,修缮“王家大院”,引得当地一时怨声载道,但他“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三年后,“王家大院”摇身一变,成为4A级景区,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卓越贡献,尤其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了极强的促进作用。这才是“有为”,不是想一出是一出,而是综合各方面因素,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利在千秋的壮举。

“无为”与“有为”并不时时冲突,二者甚至是相伴相生。在“生病”时无为,在“健康”时有为,本就符合自然规律。老子之所以说“为者败之”“无为故无败”,是因为他身处春秋时期,人民迫切需要“无为”来休养生息。但仔细想想,在天下动乱时提出“无为”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一种有为。“无为”与“有为”并不是势同水火,适当地“休息”或许才是老子的初衷,才是天下所需,才是“无败”的前提。

老子“无为”,是迫于时势。我们呢?集天时,合地利,通人和。在“无为”与“有为”中,我们大可选择“有为”。失败又如何,无非是由“有为”转入“无为”,调理过后,再度“有为”也未尝不可。志犹存心,即“无败”。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