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否需要游戏作文《借游戏织就绚丽人生》

2025-10-12 19:01作者:段俊宇 阅读:6

作文题目简洁形象,既有画面感,又富哲理性,高度凝练地涵盖了观点。结构清晰,谋篇布局颇有章法:先以鲁班锁、数独等文化符号构建历史纵深感,正面肯定游戏的意义,再以“代达罗斯的迷宫”隐喻游戏的双刃性,巧妙呼应材料核心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们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的根源是缺乏自制力,最后提出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理念,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作文善于旁征博引,设喻说理,“童年的积木”“中年的减压阀”等系列喻体,以生命维度拓展游戏价值,颇具创意。作文说理通俗形象,晓畅易懂,语言灵动,说理中洋溢着文学气息。(本文得分:56分)

鲁班锁、数独、九连环…这些传统游戏宛若璀璨的明珠,映照出生活缝隙里的点滴趣味。然而,伴随大型电子游戏与科技元素的注人,一些游戏摄人心魄的魔力又让人们视之为“代达罗斯的迷宫”。因此,游戏被很多人扣上“洪水猛兽”的帽子。然而我们亦应明白游戏并非让人迷失的原罪,我们仍可理智地借游戏织就未来绚丽人生的华景。

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是,游戏始终如一地服务于人类“启智”“息心”的终极目标。儿时的我们,无论是转动九连环,还是把玩鲁班锁,转动先贤智慧结晶之棱镜,我们都能领略其中的巧妙。当人们点开游戏“纪念碑谷”的图标,手指翻转间,精神已然在与色彩和几何体的共舞中放飞,享受着游戏的奇妙氛围。年少好奇的心灵、成年疲倦的灵魂,都可在这游戏这个如海洋般广阔的世界中,随心锚定一个小岛停靠,用以滋养身心。

然而今日,千百年来在游戏中滋养心灵的人类却高举反戈大旗,何也?“洪水猛兽”的斥责掩盖不住那自制力不足的悲叹,遮盖不住本该对逐利者的请问

能放飞心灵、装点生活的游戏,在电子时代来临后,逐渐沦为一些人的牟利工具。初心式微的现实下,我们扼腕叹息,然科技巨浪澎湃,娱乐化的大潮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大势已难逆转,我们何不将游离的目光锚定自身,锚定自我的精神原野?

如此,我们便会发现,游戏并非网瘾少年迷失的原罪,沉迷才是罪恶之源。一方面,自制力是守卫自我的骑兵,缺乏自制力而沉湎于游戏当中,个人精神遭受消解,现实亦无立身之处。另一方面,随沉湎而来的单调虚无亦是大害,严歌苓曾指出:“开成花灾的玫瑰不是灿烂,而是荒凉。”日日屈身于电子游戏重复性的感官刺激,自认双目清明而毫不犹豫地踏入牟利者编织的游戏茧房,身心受控,生活亦将失去多样的色彩而干枯僵硬。

故而,我们理应铭记庄子“物物而不物于物”的箴言,秉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主观能动性,避开借游戏牟利者利用算法设下的陷阱,从而拥抱其“启智”“息心”之本真。游戏不仅是童年的积木和青春的竞技场,也是成年的沙盒中年的减压阀,更是老年的时光机,让游戏成为滋养精神、舒缓身心必不可少的食粮,伴随我们终身快乐成长。

如此,我们便可以借游戏之千朵芙蓉,装饰未来绚丽人生的万丈织锦。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奥(3)班)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