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目,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声称自己押中题了,至少很多都写过有关“劳动”这一话题的作文,今年的作文平均分略为44分,高分、满分作文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多。原因何在?
特级教师解析2020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公布,很多考生和老师感觉“出乎意料”,因为平时的作文训练,写了大量的“家国情怀”作文。积累了大量的有关“疫情”的素材,但在考场写作中根本用不上。
解析2006年全国卷Ⅰ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参考立意,乌鸦不从自身实际出发,才落得被捉的下场,由此可见,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2015年江苏高考作文依旧沿用了前两年的多角度立意的形式,但相比于去年的“青春不朽”而言,这次的“智慧”的可选角度更加多元化,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中给出的智慧是一种“经验”、“能力”、“境界”、“本色”等角度切入立意。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主体是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推荐立意:距离彰显能力,联系体现力量;众志成城,用距离和联系书写人间大爱。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最大特色是应和主旋律,主打“浙江牌”。作文题的材料对浙江精神进行了提炼与概括,并提及“浙江故事”和“浙江传奇”,既回顾了历史,又紧跟时代主题,其时代精神和鲜明的地域色彩为近年来作文命题所罕见。
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
2017年高考浙江卷的这道材料作文题,既在意辩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紧扣时代脉搏,内容在强调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突出了时代性;而从考试的向度和信度上看,它既考虑到了广大考生的普惠性。又有利于部分写作尖子特长的发挥。
2016语文全国3卷作文题目主要内容:小羽的创业并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 研发花茶工艺,获得专利(技术创新),被假冒伪劣侵权,被迫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
2007全国卷2作文题目可以写记叙文,写一个爱心故事或感恩的故事,当然也可以写一个有爱心或者懂得感恩的人;也可以写议论文,可围绕“感恩”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2014年天津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写记叙文,这个材料作文更适合写一个科幻故事,或者编写故事;也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对智慧芯片的看法。很多考生空洞的议论多,生动的联想、生发少,编故事又缺乏想象力。
2014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目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这一题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第二,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第三,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第四,有利于规避模仿、套作现象;第五,有利于评价上。
2013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老计几十年如一日独自巡视铁路让人联想到的是对职责、岗位的坚守;老计向疾驰而过的列车致敬,想到的是对服务的尊重,对自己责任的敬畏;
这是个单纯的命题作文。“有句话常挂嘴边”是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题目,这句话不管是谁说的,也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只要是常挂在嘴边的,就可以作为写作对象。
2006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目考生的选材范围非常广泛,但不管是写人还是写事物,一定要扣住“走”和“停”的辩证关系。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
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作文题,既不同于根据材料含义写作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划定范围的话题作文。题目中提到了中学生的“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