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作文卷,引导考生从存在、生活和生命等角度辩证思考,通过“平衡和不平衡”的辩证,领悟“稳中求变和变中求稳”的生活道理。通过对“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对“不平衡的生活”的思考和思辨等。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福建已经连续四年出这种题型,可见该题型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学生临场审题的能力,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北京高考作文命题,一直有其鲜明的特点和轨迹:那就是紧密结合时事。2013年的“文学家与科学家探讨爱迪生与21世纪的手机”,就是源于2013年5月17日莫言、杨振宁与范曾在北大进行的对话。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延续了2012年新材料作文题的形式,任选角度,自主立意,对比2012年的作文,没有任何提示语(2012年作文有这样的提示:“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013年全国课标卷作文题为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没有大的变动。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自2005年新课标卷第一次出现,至今都为材料作文,可谓一脉相承。从内容上看,历年作文题目都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关注社会。
2013年新课标卷作文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应该比较理想。“切割宝石的经验和勇气”这个故事没有太大审题难度,让所有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同时也让考生感觉好写但难以写好,从而区分出不同层次,是真正考查学生实际能力的作文题。
虽然今年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但要想获得高分,光靠华丽的辞藻和“文艺腔”还不行,考生应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抒情散文、议论文、小品、书信等各种样式;要让自己的作文有亮点,需要独辟蹊径写出新意。
2012广东高考作文材料从表面看,两段文字讲了四个人对于“生活时代选择”的态度,从深层看,选择出生的时代、地点,即是人生追求的方向和目标,是人生理想、志趣的选择。
辽宁卷连续三年都在考“人生”,作为辽宁的考生要格外注意。所谓关注人的思维本身,即面对复杂的人生、自然、社会我们应该如何感悟理解的材料应该是备考的重点。
2012年山东卷高考作文命制得非常有特色,能够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感知社会,体味人生,触动梦想,激扬文字,极大地调动考生的写作积极性。
作文材料中的故事是两个人的故事,但是,有的考生在立意时,却只考虑到一个人。正确的立意,应该考虑到两面,工人与保安之间,不只是一方的付出,其中有回报,有感恩,有感动等真情在其中。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沿袭了2011年的命题形式——叙事性材料作文。但也有两点变化值得注意:变化之一是由名人事迹变为平凡人的故事,这样的材料显然更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考生。
同往年的作文题一样,今年的命题也较为集中的聚焦了主流价值取向。因为中学时代是学生思想最活跃,价值观初步养成的阶段。高考作文是社会价值取向的一根重要的指挥棒,它必须将广大考生引领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航向上来。
如果把这四个维度引申到对2017年的我省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之中来,那么,毫无疑问,首先应该对“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本书的内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一般的理解。
2012全国大纲卷材料关键词是“放下多余的顾虑”,放下多余的顾虑,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把事情做好。从“我”的角度看,首先是不知道自己的顾虑,所以“不知所措”,可见,善于发现自己的顾虑也是一种能力。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又有一种创新。继承传统方面,题目引导材料为杜甫的诗歌《春望》,由此引入“家书”,再过渡到“书信”,用诗歌入作文题可谓常见了,这是一种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