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默认优良

高考作文题目

  • 从题目中的材料不难概括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而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一方面这反映了国民读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阅读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 2007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诗的解读是审题的关键。题目中对这两句诗的解读已经作了提示:“有人说,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
  • 2008重庆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有提示语的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中的“自然”提示有三种含义。考生显然在这三个义项上写作都可以。如写“自然界”这个义项,适合从环保的角度入手来写作,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 2008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触摸都市”“感受乡村”这两个题目照顾到城市和乡村的不同考生,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城市或乡村是每一个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基点,考生对它们都是熟悉的。
  • 2014浙江的作文题目在内容上一脱以往远离人间烟火的味道,接了地气,在思想上又十分注重哲理思辨。尽管因为题意的规定不怎么明确,会带来审题上的难度,令考生会在瞬间因无法把握题目而觉得无从下手。
  • 2015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涉及两种感知自然的方式:一种是直接感知自然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能获得对于自然万物的感性知识,但往往不能获知关于自然事物的全面、科学的理性知识。
  • 2009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比喻,它的比喻义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既可喻指儿女对母亲的情意,游子对故乡的情意,也可喻指华夏儿女对国家民族、对传统文化的情意。
  • 2008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有简单提示语的命题作文。面对这个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清“他们”指代的是谁们。从命题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指代的是除自我之外的所有人。
  • 本文写的是最最普通的父亲,是中学生最容易忽视却又是最离不开的父亲。文中所写的细节都是你经历过的,但是在你的文章里为什么很少写到?读了这篇文章你是不是觉得生活里有很多被你忽视的人、事物和美。
  • 2012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既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既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人,也可以写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乃至历史人物,甚至可以写一个单位或国家。体裁上可写记叙文,写一个人或者写一个故事;也可写议论文,比如可围绕担当意识进行论述。
  • 一说选材新,人们往往想到的是搜奇索异,其实从身边同样能够选到新鲜的素材。那些被普通人忽略的小事往往具有创新潜质。本文所写的妈妈的故事就属于这种情况。本文不仅选材新,而且语言特别风趣,也做到了俗中求新。
  • 2011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写记叙文,叙写一个人,或者叙写一个故事,当然要扣住情有独钟;也可以写议论文,比如可围绕对信念的坚守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进行论述;还可以写散文,情感素养好、文学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尽情发挥。
  • 2006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一个单纯命题作文。“握手”的含义不难理解,它不仅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交流感情、表达敬意的方式。“你”可以是考生身边的人——父母、同学、老师、朋友、邻居等,可以是有一定距离的人。
  • 生活中或阅读中,哪一个人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品味,有所超越……体裁上可以写记叙文,叙写读某个事物的一段经历;也可以写议论文,比如可围绕如何“读”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 2015全国卷2语文作文题目是一个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在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的最后三名候选人中选取更具风采的一个。这个题目审题上没有什么难度,不会写跑题。
  • 2015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词“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和谐的自我”。这个题目触及人的深层心理,触及了人性。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些“坚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