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论衡高中作文800字《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学习,是每个人终身都要去做的一件事。此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但只把学习当作一件机械性重复的任务,就会导致“纸上得来终觉浅”。相反,一旦“绝知此事要躬行”,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就是真正做到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深入学习让“明体达用”有了可能,实践运用则是“体用贯通”的前提保证。
深入学习是明体达用的前提。朱熹有言:“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学习得越深入,了解得越透彻,使用起来才能越通达。周恩来先生苦心求学,“面壁十年图破壁”;东晋大画家顾恺之醉心于绘画艺术,精益求精,才绘出一幅幅惊世之作;唐代诗人贾岛为了琢磨诗作花费三年时间,所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想要做到“明体达用”,最根本的是先“明体”,深入学习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深入学习不是变成两脚书橱。信息不等于知识,收藏不等于学习,阅读不等于思考,储存不等于掌握。只有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并通过不断地反馈来修正和完善,知识才能转化为个人的能力。缺乏实践,思考就会变得空洞无物,言语将沦为空谈,行动也将变得盲目而缺乏智慧。结果就如同“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样的人,虽然在表面上可能显得博学多才,实际上却空洞无物,对个人、对群体、对国家、对时代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实践运用是体用贯通的保证。人们之所以尊崇那些“通”的人,正是因为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正如王充所言:“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无论是航天研究团队将知识应用于航天飞行,实现中国人的“太空之家”梦想;还是钱七虎先生将毕生所学奉献给“保卫祖国”的事业,筑起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抑或大国工匠将技艺于指尖绽放,激活中华文化瑰宝的魅力,都证明了实践运用的重要性。
科学的理论并非空洞的文字,而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相互促进的。无论是书本上精心提炼的知识,还是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实现“明体达用”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真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