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默认优良

高考作文题目

  • 详细分析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高考作文题目及写作思路,并列举三个等级详细评分标准。2017全国新课标卷Ⅰ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命题者在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下,选取了12个关键词,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
  • 2017年天津卷高考作文别有意味。该作文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审题压力,以“重读长辈这部书”为切入点,命题人给考生提供了启发学生思维的写作角度:“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卷考题解析、写作思路及评分细则。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 2013年新课标I作文题目同往年相比,在审题上难度都不大,同学们大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从老切割师与徒弟之间的关系立意也未尝不可,如“优势需要互补,合作才能共赢”。
  • 【2011年辽宁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
  • 【2008年高考作文全国卷I题目】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 【2009年广东卷作文题】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 2017全国新课标卷I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命题者在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下,选取了12个关键词,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 2017年全国Ⅱ卷作文命题形式稳中有变,是一道主题开放式材料作文。“稳”指的是延续了2016年全国I、Ⅱ、Ⅲ卷作文的命题思路,延续了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命题的方向,
  • 2016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题目看似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其议论对象、内容的限定性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体现了高考作文通过引入时事材料,防止押题、套作的命题方向。
  • 试题所给材料叙述了一个故事,且用了相当多的文字叙述了为民学校“山羊过独木桥”这一体育比赛项目的“规则”,同时举出一个特例,即是不按规则比赛的一组的双方选手最后也都顺利过了桥。
  • 2013年重庆的高考作文与2012年一样,是给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是人人熟知的大豆与豆腐,它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出题没有在题目上给考生制造难度,将日常生活中传统、普通甚至“草根”的食物
  • 2013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目,是一道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题目。“学而知之”原出处在儒家经典《论语》一书,孔子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该题内涵虽然典雅厚重,但又较为贴近考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
  •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源于2013年5月17日莫言、杨振宁与范曾在北大进行的对话。该题真正让考生思考的其实就是以“手机”为媒介、为触点、为引子、为切入点,思考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