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默认优良

高考作文题目

  • 2012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在命题形式上大有创新。考题有图画,却不同于一般的图画作文,后面出现了四句提示语;有材料,却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四个短语明确提示了四种角度。
  • 2012年四川高考作文在命题方式上迎合了广大师生的意愿,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方式。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备考师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却是命题作文。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没有让备考师生失望,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 从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看,命题者希望我们考生展现出自己严谨的思辨思维,“投其所好”,按要求写作自然可以得高分。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 2012年高考浙江卷作文,打破了连续两年的新命题作文形式,而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早在2009年浙江卷也采用的新材料作文形式,今年仍采用这种形式,既是一种轮回,也是一种改革发展。要写好这类作文,首先要认真分析材料内容。
  • 浙江卷的材料形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多材料叠加式,给考生理性思维的触点增多,脱离了单一的窠臼。这个题叠加的是三则名言,名言视角独特,含义隽永,启人心智。几则名言组合,或相辅相成,或针锋相对,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广阔的思索空间。
  • 2012年天津市的高考作文题目,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而材料不是通常有故事情节的生活故事或热点新闻故事,材料属于寓言体,就是老鱼与小鱼的一则简单对话。老鱼说:“水怎么样?”小鱼说:“什么叫水?”
  • 2013年的天津高考作文题目,是一道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题目。“学而知之”原出处在儒家经典《论语》一书。《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
  • 201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通过简短地与一些学生面谈与电话交流,大多数学生认为,作文不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材料虽然简短,却言简意赅,蕴含丰厚,乍看似乎比较好写,难度不大,其实,暗藏“玄机”。
  • 2014上海高考作文题思辨性很强。它延续了近些年上海卷的命题风格,不给出封闭性的主题,而是为考生设置了一个写作情境,集中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水平。
  • 2014全国课标卷1作文题,承续前些年的命题思路,属于典型的新材料作文。今年的“‘山羊’团体赛的新情况”,是一道“思辨争议”类作文题。所谓“思辨争议”,指题目提供的材料是某一思辨性较强的事件。
  • 2014北京作文题可写空间是开阔的,也确实便于测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以下方面均在可写之列:思考传承“老规矩”的意义与价值;思辨“老规矩”也有精华、糟粕之分等
  • 从审题的难度来看,2017江苏作文题目没有为难考生。车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一种事物,题目可以换成对“车”的随想,就会轻松很多,然而随想不等于乱想,得想得有角度、有深度。
  • 2014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以有关“青春”的两句言论为材料,相比去年,稳中求变、同中见异。题目材料脱胎于英国散文家威廉·赫兹里特的《论青春不朽之感》。
  •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所给材料是一则小故事,情节似乎很简单,但内涵丰富,给人留下的思考空间是广阔的。乍看上去,这是一道以人和自然环境为主题的材料作文,但绝对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问题。
  •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沿用了往年提示语(材料)+题目的形式,但有一些变化。材料不是对命题中有关概念的解释或解说,而是引用了古今中外有内在关联的三则材料,从中引出题目。而这三则材料又有明显的提示、引导的作用,实际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 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延续和传承了上海多年以来的一贯风格和独有的海派特点,具体来看是材料作文,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押题、猜题和套题的弊端与问题,能够考查出考生应有的、真实的写作能力和水平。